汉字 | [二]玉石文字 |
释义 | [二]玉石文字玉石文,指刻或写在玉或石上的文字。刻在石上的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柄形石器上就有发现。而能认定是文字的玉石文,现传世的有山西侯马、河南温县出土的晋国盟书、战国行气玉铭以及河南平山出土的中山国石刻等珍贵资料。(见图2—47) 图2—47 战国行气玉铭 盟书,《左传》也称载书,是我国古代为某些重要事件举行集会、制定公约、对天盟誓的辞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发现的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均近五千件。据考证前者年代为春秋晚期,约在公元前496年前后,主盟人是赵简子; 后者年代与前者年代相近,在公元前497年,主盟人为晋国六卿中韩氏,可能就是韩简子。侯马盟书除了极少数占卜用牲记录是墨书之外,载辞都是用毛笔丹书在玉、石圭和玉璜上的,而温县盟书则均用毛笔墨书。盟书文字的特点是,笔画中肥末锐,形似蝌蚪。《说文解字》 和三体石经中保存的古文,笔画正像蝌蚪之形,一些字的特殊写法恰与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中文字相同,这是传世古文来源有据的一个重要的证明。(见图2—48) 图2—48 盟书 20世纪30年代,河北平山县原战国中山国城址西500米的南七汲村西南发现一块大河光石,上刻有文字两行,共十九字,是中山国一个为王室守护丘墓的官吏公乘得所立,大意是说棺木将溃坏,敢告请先后一切的贤者们。其文字属于三晋体系,具有三晋文字的特点,绝大部分皆见于战国印中,如“有”、“公乘”、“先”、“贤”、“者” 、“将”和“敢”等。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