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甲骨文合集4722,殷 貞于果京。
甲骨文合集38762,殷 丑用于義友。
婦未于方鼎, 殷周金文集成1905,殷 𡞒(婦)未(于)。
戍鼎, 殷周金文集成2694, 殷 王令宜子䢔(會)西方, (于)省隹(唯)反(返)。
小子卣, 殷周金文集成5417,殷 乙子(巳)子令(命)(小子)先(以)人于堇。
揚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612,西周早期 (揚)見(事)(于)彭。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今我隹即井(型)于玟(文)王正德。
觶, 殷周金文集成6509, 西周早期或中期 易(賜)貝(于)公中(仲)。
不其簋,殷周金文集成4328,西周晚期 王令我(羞)追于西。
𪠁簋, 殷周金文集成4197, 西周晚期 王各(格)于大室。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𪫥(淑)(于)威義。
𦅫鎛, 殷周金文集成271, 春秋中期或晚期 用亯(享)用孝于皇祖聖弔(叔)。
石鼓文·田車 右驂騝騝, 吾以隮于邍。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2,戰國 《寺(詩)》員(云): “(叔)(慎)尔止,不侃(諐)于義(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42,戰國 王(假)于(廟), 利見大人,卿(亨),利貞。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2,戰國 于(吁),女(汝)孳=(孳孳)尃(布)昏(問),(余)告女(汝)人綸(倫)。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40,戰國至秦 盜出朱(珠)玉邦關及買(賣)于客者,上朱(珠)玉内史,内史材鼠(予)購。
張家山漢簡·蓋廬18,西漢 鼓于陰以攻其後,陳于陽以觀其耳目。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君耻侉比,愠于群小。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于胥樂兮,傳于萬億。
徐義墓誌陽,晉 傾覆之禍,在于斯須。
元文墓誌,北魏 方悕合抱,右戚于朝,風霜早至,未春已彫。
胡明相墓誌,北魏 以孝昌三年歲在丁未四月癸巳朔十九日辛亥薨于建始殿。 《説文》: “亐,於也。象气之舒亐。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亐之屬皆从亐。” 介詞“于”乃是由“竽”字象形初文用簡化方式分化而來的一個字。《宋本玉篇》: “亐,禹俱切。於也,曰也,歎也。于,同上。今文。”
于於★异、规◎常★常◎常于,甲骨文、金文造字本义未详(一说象大圆规),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于”(又作“亏”,与“虧”的简化字不同)。读yú,用为介词,引入时间、处所或动作行为的对象等,相当于“在”“向”等。《说文》古文隶定为“於”,本义读wū,乌鸦(是“烏”的分化字),又用于“於乎”“於戏”,叹词;又读yú,用于介词,与“于”同;又读yū,假借为姓。《异体字表》以“於”为异体字。《通用字表》以“於”为规范字。 【辨析】 ❶“於”读wū和yū时,是规范字,与“于”不是等义异体字。 ❷以“于”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ú:盂、竽∣yū:迂、纡∣yǔ:宇∣yù:吁、芋∣xū:盱∣wéi:圩。 ❸于/於 a.这两个字的读音,古代不同,现在相同。b.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这两个字常通用。习惯用法上稍有区别: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表示甚于时(如“冰寒於水”)和被动时(如“劳力者治於人”),多用“於”。 【构词】 于飞(于飛)∣于阗(于闐,古国名)∣单于(單于,匈奴君主称号)∣于是(於是)∣于事无补(於事無補)∣寓教于乐(寓教於樂) 于yú(甲) (金) 这个符号是三个字的化身。一是“於”。於,本是个象形字,像乌鸦飞翔的样子,可读为wū,后作发语助词与“于”通。二是“亏”(yú)。古“亏”是会意字。《说文》:“亏,於也。象气之舒,从一,从丂。一者,其气平也。”三是“于”本字。甲骨文“于”是个在地面画画的工具。左边为“干”,上下两横是可移动的滑杆。右边还有三条相连的弧线,表示画的圆。“迂回”便有绕弯子的意思。引申有走、往的意思。再引申为走动的样子,如韩愈《上宰相书》中的“于于焉而来矣”。现本义已失,作介词与助词与於、亏(yú)通。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u 阴平:迂(迂回) 吁(象声词) 纡(纡徐) 阳平:盂(痰盂) 竽(滥竽充数) 上声:宇(宇宙) 去声:吁(呼吁) 芋(山芋) 相关链接 以“亏”(yú)为声符的字有:粤、雩(雩都,县名,在赣南,现已简化为“于”)。 于(yú)於也。从丂,从一。 于於yú(3画)
【提示】《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将 “於” 作为 “于”的异体字予以淘汰;《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确认 “於”在读wū、yū时为规范字,读yú、作介词用时仍是“于” 的异体字。不要错写成干。 *于yú3画 一部 介词。 1. 引进处所、时间: 处~二者之间|毕业~北京大学|生~1946年|会议~下午两点开始。 2. 引进对象、方向、目标: 趋~平稳|有求~人|致力~统一大业。 3. 引进范围、原因: 敢~斗争|羞~启齿|出~同情。 4. 引进行为主动者: 见笑~大方之家。 5. 引进比较对象: 重~泰山|高~一般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