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 ) 甲骨文合集4762,殷 癸丑[卜],貞……畀。 按: 矢鏃的象形字,“鏎”之初文。
 甲骨文合集32915,殷 戊戌, 貞羽異隹其亡畀𢻻。
 柞伯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86,西周早期 王𠟭(則) (畀)柞白(伯)赤金十反(鈑)。
 新蔡葛陵楚墓·甲三352、378,戰國 二畀, 未 (智)亓(其)攸里之算。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95,戰國至秦 雖不養主而入量(糧)者,不收,畀其主。
 張家山漢簡·引書48,西漢 指端湍<浸>湍<浸>善畀(痹)。
 漢印文字徵 畀□。
 元湛妻薛慧命墓誌,北魏 洞鑒妙法,化耋效畀。
 楊執一墓誌,唐 啓源畀穀,侯其遠歟。 《説文》: “畀,相付與之。約在閣上也。从丌甶聲。” 《説文》所釋難以理解。段玉裁認爲: 畀,相付與也,付與之物在閣上从丌。“畀”即給予之意。見於甲骨文的“畀”構形,似乎和許、段二人的解釋不相符。裘錫圭認爲“畀”爲一種矢鏃的象形字。
畀bì本为形声字,“田”是“卑”的省略,为声符,下为形,像承托物品的支架,本义为“给予”。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bi 阳平:鼻(仰人鼻息) 去声:箅(箅子) 痹(原作“痺”,痹症) pì 淠(淠河,在安徽) 畀 (bì)与也。从丌,甶聲。鬼頭之甶也。 △畀bì8画 田部 〈书〉给予;付予: ~以重任|投~豺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