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畢(其)卓(甲) 趨光求垂哺,物競茁高人(二)
释义

畢(其)卓(甲) 趨光求垂哺,物競茁高人(二)

卓,是個宏大的思维敘事系統。
人是社會的,遺傳的,思维的,靈動的。人和人類一樣,是宇宙自然長期地陶冶和造化的結果。人其所以是人,尤其高人,都得承接、經歷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造化過程。
畢、卓的造字更接近於人性的生成,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體悟到天人的合一,人性的勃興。

“其”、“甲”的問題弄清了,對於“畢”、“卓”二字的釋義大有裨益。
晉代人畢卓,字茂世。大興末為吏部郎,是個酒鬼,常飲酒廢職,後代詩文中多用為嗜酒的典故。南朝陳後主就有“聊奏孫登曲,仍傾畢卓杯”的詩句。然而這裏的“畢卓”僅為人名的用字,與他的嗜酒關係並不大。


甲骨文的“畢”()從其,從甲,呈疊合狀,為會意字。 “其”是使得事物起變化的器具(是今孵化器的意境),是世間一切事物的善變之端;“甲”是事物萌動、興起、孵化和萬物之始的表意,“”便是事物從興起至結束的過程的一種表意。
“畢”殷墟卜辭用作:
(1)完結,“貞,我其阱畢。”“翌癸卯狩畢。”都是狩獵結束的表意,至今秦地農人將秋收的結束稱“秋畢”,與“狩畢”、“阱畢”在表意上是一致的,也是“狩畢”、“阱畢”的延續。
(2)地名,“戊子卜,王往田于東畢。”
(3)人名,“貞,畢弗其協王事。”
(4)姓氏,西周畢公高裔姓。
“畢”周原甲骨用作:
(5)人名,“畢公”。畢公,文王子畢(北)公高,封於畢,在今陝西咸陽西北。
金文的“畢”()是給“”增加“田”的符號。這是因為華夏文明是由漁獵農耕文明興起的,在華夏民族理性感官中是深刻的,“”就是這一理性的造字。
小篆作“”,是金文的異構,楷書隸作“畢”,其造義不變。
“畢”的本意是農業生產一個過程的結束,引伸之意有:
(1)終止。《左傳·僖》二七年:“楚子將圍宋,使子文治兵於睽,終朝而畢。”
(2)敏捷。《淮南子·覽冥》:“……投足調均,勞逸若一,心怡氣和,體便輕畢。”
(3)皆、全。《左傳·隱》十一年:“鄭師畢登。”
(4)簡札。《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佔畢。”
(5)死亡。關中方言,對死亡蔑稱“畢了”。
(6)捕捉。《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這裏的“于”是於的假借)
(7)結束。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
以“畢”還異構了幾個漢字,從“畢”所構之字,都與畢的“過程”有關:
篳(蓽):從竹(草)。竹木荊條編築的門屋。後引為艱苦創業,例如篳路藍縷。
蹕:從足。古代帝王出行,禁止行人以清道,《注》:“蹕,止行者。”《周禮》:“蹕而不警”,後指帝王車駕或行幸之處,如駐蹕。
彃:從弓。放矢,箭從始於至是一個起止過程。屈原《天問》:“羿焉彃日? 烏焉解羽?”
滭:從水。泉水涌出。“畢”乃水之原,《司馬相如傳·上林賦》:“滭浡”,滵汨,湢測泌瀄。”
嗶:從口。象聲詞。近代人造出的形聲字。嗶嘰緞,清康熙六年從荷蘭進。
《說文》:“畢,田網也。從田,從“,象形。”許慎析形錯誤,釋義也大謬不然,從“畢”上述的組字,那一個與田網有關?如其所釋,上列諸字就無從說起。
漢字起源上的“象形說”是個怪圈,把許多大學問家都圈在裏面至今不能自脫。
弄清了“其”、“甲”對“畢”的釋義大有裨益;弄清了“其”、“甲”、“畢”,對“卓”的釋義也就容易得多了。
“卓”和“畢”都從甲骨文“其甲”的“”形而來。 “其、甲”的組字前面已有敘述:“甲”是事物萌動、興起、孵化和萬物之始的表意;“其”是使事物變化的器具,是世間一切事物的善變之端。“其”、“甲”組構為畢,“畢”就是事物從興起至結束的過程。
甲骨文時代“卓”是給“”上增加了一個“人”,為會意字。如果說“”是天地造化萬物的場域,那麼“”就是天地造化人的搖籃。
金文的“卓”(),將向左的人換作向右;將“其”換為“日”;下面的“十”(甲)與日埃得過緊,不甚分明。“其”換為“日”,其構思內容高出一籌,“日”就是自然萬物的天然的“孵化器”,神奇地、確切地擴大了自然造化人的場域。
“日”、“”(甲)上下組構是“早”,早為木,為發生,在東方。太陽從“十”而上——早晨之“早”也就卓然造出。
小篆的“卓”(),恢復了“甲”的小篆形體,仍為會意字。
楷書的“卓”又恢復了甲骨文、金文時代的“十”(甲);上部的“匕”也換作“卜”,是給“卓”增加“ㄛ”的韻母,成為意音字。“卜”在構字上具勃興旺盛之意,故“卓”的含意不變。
人的人格完成,以成就人的生命智慧是“卓”的基本表意。“卓”的本意是,大自然對人的造化所表現的人的人品、人格、人望的高尚。卜辭中卓是商王武丁的一位名將,他經常從事祭祀和征戰,卜辭有“卓酒在病,不從王右,其從王右”(卓因酒而病,能否隨商王出行?)。引伸有以下意義:
(1)高超。漢·揚雄《法言·先知》:“不膠者卓矣。”
(2)遙遠。漢·王逸《九思·逢尤》:“世既卓兮遠眇眇。”
(3)直立。白居易詩句:“火翻紅尾旆,冰卓白竿槍”(《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4)特立。《文心雕龍·誄碑》:“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
(5)遠行。《漢書·霍去病傳》:“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
(6)突出。《漢書·宣帝紀》:“恩惠卓異,厥功茂焉。”
早在甲骨文時代人就刻意自己的人格造化,這在中國思想史上實在應該註它一筆。東漢末董卓專權,有諺曰:“千里草,何青青;卜日十,猶不生”,則是民人用離合法來發泄對董氏的不滿。
“卓”還以它的高超、突出異構了如下漢字:
倬:從人。“卓”的擬人。卓者高大、顯著、奇特,《詩經·大雅·韓奕》:“奕奕梁山,維禹甸之,有卓其道。”
啅:(ㄓㄨㄜ)從口。卓者的錦口紛呈;而啅吠則有貶意。
晫:(ㄓㄨㄜ)從日。卓者的光明磊落,《詩經·大雅·雲漢》:“晫彼雲漢,昭回於天。”
𥇍:(ㄓㄨㄜ)從目。卓者的目明晰清。
淖:(ㄋㄠ)從水。“卓”入泥沼,《淮南子·原道》:“夫道者,……弱而能強,柔而能剛,……甚淖而滒。”
掉:從手。手對“卓”的抛落,黃庭堅《贈劉靜翁頌》:“艱難常向途中覓,掉卻甜桃摘醋梨。”
悼:從心。以心對卓者的追思。
綽:(ㄔㄨㄜ)從糸。“卓”的富有所表現的一種寬闊、和緩的神態,《詩經·衛風·淇奧》:“寬兮綽兮,倚重較兮。”
連:(ㄔㄨㄜ)從辶。卓者的遠行,《史記·衛將軍驃騎傳》:“取食於敵,連行殊遠而糧不絕。”
桌:從木。“卓”是比木杌、几案高出的“木”。
棹:(ㄓㄠ)從木。以“卓”的高超喻船,也引伸為划船的工具,謝靈運《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句:“隱汀絕望舟,騖棹逐驚流。”
罩:從网。網對“卓”的覆壓、限止,《宋書·樂志·魏鼙舞歌》:“絕網從驎麑,弛罩出鳳雛。”
踔:(ㄔㄨㄜ)從足。卓者的騰躍、超越,《後漢書·蔡邕傳·說誨》:“踔宇宙而遺俗兮,眇翩翩而獨征。”
焯:(ㄔㄠ,ㄓㄨㄛ)從火。卓者的光華與明徹照耀,《晉書·庾闡傳·弔賈誼賦》:“煥乎若望舒燿景而焯群星,矯乎若翔鸞拊翼而逸宇宙也。”
中華民族英彥卓爾,幾度不滅,其根基在於漢字對中華文化的灌溉,在於漢字生命的魅力,這或許也是國人從本質上喜歡漢字,鍾情漢字的原因吧!
卓,是個宏大的思维系統。
人是社會的,思维的,靈動的,遺傳的。人和人類一樣,是宇宙自然長期地陶冶和造化的結果。人其所以是人,尤其高人,都得承接、經歷先天的和後天的造化過程。
畢、卓的造字更接近於人性的成就,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體悟到天人的合一,人性的勃興。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漢字作為傳承歷史文化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歷史文化之中,每一個漢字都是中華文化綠蔭中的大樹。
趨光求垂哺,物競茁高人。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