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 番匊生壺,殷周金文集成9705,西周中期 番匊生(鑄)𧷽(媵)壺。
潘君𣎆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71,西周晚期 (唯)番(潘)君𣎆用土(吉)金乍(作)自(寶)也(匜)。
番君𨠣伯鬲, 殷周金文集成732,春秋早期 隹(唯)番君𨠣白(伯)自乍(作)𡩧(寶)鬲。
番君𨠣伯鬲, 殷周金文集成733,春秋早期 隹(唯)番君𨠣白(伯)自乍(作)𡩧(寶)鬲。
番伯者君盤, 殷周金文集成10139,春秋早期 隹(唯)番白(伯)者君自乍(作)(寶)(盤)。
番伯者君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68,春秋早期 隹(唯)番白(伯)者君自乍(作)(寶)(匜)。
番伯者君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69,春秋早期 隹(唯)番白(伯)者尹(君)自乍(作)(寶)也(匜)。
番君召簠蓋,殷周金文集成4585,春秋早期 番君(召)乍(作)𩞑(䀇)。
番仲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58,春秋 (唯)番中(仲)自乍(作)(寶)也(匜)。
史番鼎,殷周金文集成1353,戰國 史番。
包山楚簡·文書41,戰國 八月乙未之日,龏(恭)夫人之夫=(大夫)番贏受期。
漢印文字徵 番忘之印。
白石神君碑,東漢 子子孫孫,永永番昌。
天發神讖碑,三國吴 宇與西部校尉姜□關絡典校,皋儀備□梅胤、章咸、李楷、賀□、吴寵,建業丞許□,尉番約等十二人吏從並共觀視。
元纂墓誌,北魏 析瑶枝於扶桑,播番衍於商魯。
吴嚴墓誌,隋 雄資武略,長沙所謂番君; 麗藻文詞,元城而爲縣令。 《説文》: “番, 獸足謂之番。 从釆; 田, 象其掌。 , 番或从足从煩。 , 古文番。” “番”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字形始終變化不大。許慎的説法,“釆”象獸指爪,“田”象獸掌,多數學者是認同的。不過也有歧見,有人認爲字當分析爲“从釆(象獸指爪)田聲” ,有人認爲應分析爲“从田(象獸掌)釆聲”。不管如何析形,字義“獸足謂之番”是没有爭議的。 《説文》或體“𨆌”是形聲字, 从足煩聲。 傳世文獻中又寫作“蹯”。《左傳·宣公六年》: “宰夫胹熊蹯不孰。” 銘文 “番”或作氏名或作國名。
番★常◎常象形,金文、小篆上象兽爪,下象兽掌,隶定为“番”。(一说形声,从田,釆声。)本义读fán,兽类的脚掌,是“蹯”的本字;又读fān,假借为轮流更换,由此引申为量词,相当于“遍”“次”,又假借为旧时对我国西北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由此引申为源于外国或外族的(东西);又读pān,用于“番禺(yú)”,地名,在广东。 【辨析】 以“番”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fān:翻、幡∣fán:蕃、燔、蹯∣pān:潘∣pán:蟠∣bō:播∣pó:鄱、皤。 番fān(甲) (金) 象形字,像野兽脚印。金文上为“采”(biàn),野兽脚趾留下的痕迹;下为脚掌,讹变为“田”,是“蹯”之本字。因野兽行走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故“番”有更替义,引申为次。“行云数番过,白鹤一双来。”(庾信《咏画屏风》)用此义。另读为b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fan 阴平:翻(翻身) 藩(藩篱) 幡(幡然改正) 蕃(同“番”,蕃茄) 阳平:燔(燔烧) 蕃(蕃茂) 墦(即坟墓) (出殡时及坟墓所立的竹枝上的缥带) 膰(祭祀时用的熟肉) (鸟名) 璠(一种美玉) 蹯(兽足) pan 阴平:潘(姓氏) 阳平:蟠(蟠龙) bō 播(广播) 嶓(嶓冢山名,在甘肃) pó 鄱(鄱阳湖) 皤(白发皤然) 相关链接 “番”,又读bō(《正韵》:音“波”),《诗经·大雅·崧高》:“申伯番番,既入于谢。”“番番,勇也。”(《尔雅》)其实,象形字有如一幅画,画的命名就是它的读音。寻找兽迹,要翻开落叶,拨开野草。所以可以读“翻”也可以读“拨”。这可能是一字多音的原因之一。 番(fán)亦作“𨆌”。獸足也。从釆,“田”象其掌。 *番fān12画 釆部 (1) 轮流;更替: 轮~|更(gēng)~。 (2) 量词。 1. 相当于次、回: 三~五次|几~周折。 2. 相当于种、样: 别有一~风味。 (3) 我国古代对西部、西南部边境民族的统称: ~户。 (4) 外族的;外来的: ~舶(bó)|~邦|~茄|~菜馆。 另见pān(302页)。
*番pān12画 釆部 番禺(—yú),地名,在广东。 另见fān(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