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五、商文化遗址中的早期汉字
释义

五、商文化遗址中的早期汉字

二里岗文化是商代早期文化遗存,其年代晚于二里头文化,早于殷墟文化,相当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300年左右,这正是商王盘庚迁殷之前的一个时段。20世纪50年代一般将二里岗文化分为上层和下层两期,后来又进而将每期分为早段和晚段。二里岗文化从下层早段到上层,分布范围由小到大,到二里岗上层时发展到了全盛时期。二里岗文化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偃师和郑州商城,这两座商城的规模、建造规格和水平,足以反映出商文化的繁荣和强盛。在二里岗等商早期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汉字遗迹,可以与殷商甲骨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汉字从商代前期到殷墟甲骨文的大体发展脉络。
(1) 二里岗下层陶器文字。根据偃师二里头考古发掘报告,在二里岗文化下层发现了少量刻划符号,其中有一个符号是一个袋状鬲的象形符号,可能是“鬲”字的古形。


(见《偃师二里头——1958—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第357页图250·3)


(2) 二里岗骨刻文字。《郑州二里岗》考古报告介绍了两块二里岗文化刻字牛骨:一块是遗址T30内出土的牛肱骨,上面刻有“[XCHAR[R202008224_FZFSK_F9C1]]”字,这个字是商代后期武丁时期甲骨文常用字,用作“有、又、侑”等;另一块是一段牛肋骨(采集品),上面刻有十来个文字,文例特殊,或以为是习刻字骨,上面的文字是“又土羊乙贞从受十月”[1]


(1-4见《郑州二里岗》图版十六·6、图三十·24、插图十二、图三十·25)


此外,在郑州二里岗也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但还不能证明这些符号就是某些汉字的早期形态。[2]
(3)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陶文。河北藁城商代遗址是一处商代中期文化遗存,1973年河北省文管处组成考古队进行发掘,获得刻划文字或符号的陶器残片79件。陶文符号都是陶器未烧以前刻上去的,一般只有一个单字或符号,只有标本T6:011和标本T16:02两件各为两个字,前者可能是“贯雀”二字,后者刻两个“九”字。陶文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匠或器主的族氏或人名、地名,一类为数字。[3]这些符号中有些是象形类的,可以与甲骨文“止、目、刀、大、鱼”等比较,它们无疑与殷商文字属于同一系统。


(1-12见《文物》1974年第8期第50页图一)


(4) 吴城商代遗址陶文。江西清江吴城遗址1973年发现,到2002年先后进行了10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刻在陶器上的数量较多的文字和符号,其中部分文字符号早于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吴城陶文符号主要刻划或戳印在器物的口沿部、肩部和底部。整理者将它们初步归纳为文字、符号和图像三类。文字类又可分为记事类和记数类;符号类刻在陶器的特定部位上,其性质多为助记类符号;图像类仅发现一件,标本1975QSWT21
❹:151,是一个刻划在釉陶纺轮上的鸟形图案。清江吴城文化遗址一期相当于二里岗期,二期相当于殷墟一、二期,三期相当于殷墟三、四期。[4]吴城陶文符号有些可能与汉字关系不大,有的则无疑是汉字,它们与甲骨文比较接近。


(1-14见《文物》1979年6期第37页图三)



(见《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第375页图二二五)



(摹本见《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第376页图二二六;1、3、4为吴城一期;2为采集品)



(见《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第377页图二二七)



(见《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第378页图二二八;8、10、11、13、14、18为吴城一期;1、2、17、6、15、12、19、5为吴城二期;16、3为吴城三期;7、4、9为采集)


吴城遗址陶文符号公布之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吴城一期泥质灰陶钵(1974年采集)器底上的4个字和泥质黄釉陶罐(74秋T7
❺:46)肩部一周的文字,更引起了学者研究的兴趣。对于泥质灰陶钵器底上的4个字,学者们有多种考释意见[5],其中李学勤释为“端田人且”,认为“田作甸讲,且作祖讲,甸人是管理郊外田野的职官,端可能是当地方国的名称”[6];萧良琼认为陶文表示在帚地的甸人之官在社庙用的祭器[7]。这两种意见可能近是。对于泥质黄釉陶罐(74秋T7
❺:46)肩部文字,李学勤认为可读为“端相且(祖)之宗,仲,七”,其中“端”是方国名,“相”为官名,这是一件祭祀先祖的陶器,“七”为编号[8];萧良琼释为“中宗之豆,燎臣帚,七”,认为“中宗”可能为仲丁之子祖乙,“燎臣”是官名,“帚”是地名或人名,“七”是祭器的数[9];饶宗颐则释为:“中宗之豆,[XCHAR[R202008224_FZSSK_F9C2]],臣帚七。”[10]尽管学者们对两件陶器上文字的具体释读意见不完全相同,但他们毫无例外地都是将陶文作为古汉字看待的。清江吴城遗址显示出商文化对长江以南的影响,这两件器物上的文字早于殷墟甲骨文,说明商代中期汉字使用的区域范围已经较广,汉字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5) 西雅图藏方鼎铭文。西雅图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方鼎,年代应在二里岗时期和殷墟早期之间,该鼎铸有两个铭文。其中一个是“癸”字,另一个是氏族徽号,见于商代金文。[11]


(见《四海寻珍》第242页图28)


(6) 郑州小双桥遗址陶器朱书。郑州小双桥商代文化遗址1989年发现,1995年起组织发掘,年代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晚段。这是商代中期的一处都城遗址,学者认为可能就是商王仲丁“自亳迁于隞(嚣)”的隞都。该遗址发现了与甲骨文为同一系统的朱书陶文。朱书陶文仅仅发现于祭祀区的地层和遗迹中,多见于小型缸的表面。[12]小双桥遗址朱书文字以单个符号为主,组合符号少见,是典型的软笔手书,总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数字,共发现4处,代表3个数目字;二是象形文字或徽记类;三是其他类。[13]从文字形态到结构都与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相似,显示出两者属于同一系统。


(见《文物》2003年第5期第41页图二○)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