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五、良渚文化刻划符号 |
释义 | 五、良渚文化刻划符号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杭县良渚镇,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2007年在良渚镇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址,大型墓地、祭坛近年来也有发现。良渚文化刻划符号主要是刻划在玉器和陶器上,不少学者考证了这些符号,并将它们与文字的起源联系起来。[1]李学勤认为,综观10件良渚玉器,有值得注意的几个特点:(1) 从位置看,符号多在玉琮上端,玉璧多在近缘处,与器上花纹不混同;(2) 从数量看,一件器物上可有几处符号;(3) 从线条特点看,多为双线勾勒或填细线;(4) 从符号构形看,出现了由几个符号联缀或重叠构成的复合符号;(5) 从器物形制看,形体较大,多系珍器。良渚玉器共有14种符号,李学勤直接将有的符号对应释读为“炅、鸟、山、封、燕、珏、目”等,认为它们是一种“原始文字”。[2]下面所举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符号: 除了玉器,在良渚和上海马桥镇遗址(良渚文化层)陶器上也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如: (1-5杭州良渚,《良渚》第25页,施更昕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38年版;6-10上海马桥,《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第115页图一〇) 良渚文化刻划符号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成组刻划符号的出现。哈佛大学沙可乐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属于良渚文化晚期的陶壶,壶圈足内壁上有成行的刻划符号。[3]饶宗颐认为陶壶上的刻划符号就是一种早期文字,而且与甲骨文属于同一个系统,他将这组符号考释为“孓孑人土宅氒(厥)厷……育”,指出这是“成文的句子,且保留一臂奇肱的故事”[4]。 (李学勤摹本) 此外,1986、1987年在浙江余杭县余杭镇南湖发现的良渚文化遗物中,有5件黑陶器上刻有陶文符号。[5]其中一件黑陶罐肩至上腹部位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刻出8个符号。这组连续出现的8个符号,显然不是无意义的涂鸦,应该是表达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可能已经具备原始文字的性质。 (见《余杭县出土的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陶器刻划符号》,《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