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 甲骨文合集8315,殷 丙寅卜,洹其盜。
秦公鎛,殷周金文集成268,春秋早期 (盜)百(蠻)具即其服。 按: “(盜)”讀爲“涎”。
盤, 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西周晚期 (盜)政(征)(四)方。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35,戰國至秦 群它物當負賞(償)而僞出之以彼(貱)賞(償),皆與盜同法。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國无盜賊,詐僞不生,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伐(罰)必也。
北海相景君碑陰,東漢 故門下督盜賊劇騰頌字叔遠。
齊太公吕望表,晉 大康二年,縣之西偏有盜發冢,得竹策之書。
檀賓墓誌,北魏 雖帝壤華邦,神州名邑,然北帶長山,盜徒充聚。
元爽墓誌,北魏 屬大盜侵國, 乘轝墜駕, 政由甯氏,仍見維縶。
叔孫固墓誌,東魏 公齊民用禮,去盜以德。
碧落碑,唐 鎔鑄爲誨盜之先。
楊士墓誌,唐 盜械豹文之幽蹟。 《説文》:“盜, 私利物也。从㳄, 㳄欲皿者。” 會意兼形聲字, 从皿, 从㳄, 㳄亦聲。 《説文》“私利物”即垂涎他人之物, 欲據爲己有。引申指盜竊。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盜(dào)欲皿而垂㳄也。 【按】“欲皿而垂㳄”,是從文字構形角度闡釋。 其本義是“厶利物”,利物即財物,把財物據爲已有就是盜。 *盜daw[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厶利物也。从㳄、皿。 㳄, 欲也。 欲皿為盜。(八篇下) 一人見食物於皿中,饞涎下滴,想偷偷嘗食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