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監鑒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释义 | 監鑒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甲) (金) “监”最先是取象于女性的爱美而创造的。可是,它的局限性随即就显露了出来,难道“监”为妇人所独需? 聪明的造字者便造出了一个“鑑”。“鑑”十分全面,既能照量漂亮的脸蛋,也可照量狰狞的面孔; 既可反映人的丑恶,也能反映社会的兴衰。因而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于是,唐太宗的“以铜为鑑,可正衣冠”流布至今。然而,当“鑑”又不能穷尽某些语境的时候,造字者又造出一个“镜”字。“镜”仍然保持了“鑑”金属的锐利属性,而比“鑑”更加厉害。镜者,竟也,当人物站在它的面前,就是群贤毕至; 当鬼魅站在它的面前,那就是原形毕露了。 “臣” 是眼睛的原生态。 “監”、“鑒”都镶有一个“臣”字,本集不可不说。 甲骨文❶的 “監”,像一向左站立,身体前趋,低头俯身,向一盛水器皿中张望的女性。为带有美学韵味的象形字。水中浮现一轮“满月”,其实就是这女人的如月之面相,正在孤芳自赏。头与圆形之间一横为水的平面,标示水中之圆是人头脸的反映。艺术创造的奥秘告诉我们: “在造形艺术中,一切非视觉的东西,必须表现为视觉的对象才有可能成为艺术的对象。”正如“满月”本是局外非视觉的东西,被造字者从盆底捞出而变成了艺术 。 甲骨文 ❷的“監”(), 像一右跽之人, 面临一“ 皿”,头部整个是由一个大 “目” 来代替的,明显突出“目”在这里的作用,仍是个带有美学韵味的象形字。人由五官直接感受外部世界,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使人天然地“眼睛向外”,而进一步追寻自身的生命价值。中华文化之所以为优秀文化,其根本点就在于它一开始就注目于自身。以“近取诸身”的生命符号造字,就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生命特征。这里的“監”就是追求生命价值的生动象征。 甲骨文的两个“監”字,都是人文蕴涵十分丰富的两幅古画。说它是字,有形、有音、有义、有理; 说它是画,有人有文,有声有色,既有勾勒,也有意境,其美学含意也毫无逊色。“监”,殷墟卜辞用于监视,“…于监烄”。烄为祭祀名,“监烄”是对烄祭的监视。“命监凡”,是商王命令某人监视造船的事。 “監”有监视、观察之意。早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华夏民族,就知道并运用水的平面来反观自己,并首先把“监”用于自身,使自己与自然形成协调,这种自省意识,真可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源头活水。 金文的 “監” (), 与甲骨文 ❷构形相似, 不过将向右跽坐变为向左站立,身躯前倾的人,在富有浪漫色彩的大眼睛中增加瞳孔,水盆内增加“一”,“皿”变为血。“血”这时已有监视血祭的意境 。 小 篆 的 “監”(), 虽向文字书写化发展,眼变为“臣”,与“人” 分离呈左右结构,但血祭的蕴含依然存在,仍为会意字。楷书的“监”,更加文字化,“人”被缩写,盆中血的标意被挪到人下,将一横简化为一点,仍为会意字。简化后的“监”,将体现監字本质之一的“臣”变为一长一短的两竖,会意韵味消失。 吴王夫差鉴 “監” 的本意是,人对自身的省察。引申之意有: (1)从旁察看; (2)从上往下看; (3)照视,借鉴; (4)看守,囚禁; (5)古代官名; (6)古代学府、官府名。 “監”也是个组字构件,从“監”所组构的汉字都与它的本意和引申之意“官” 与 “官府”有关: 襤 (褴): 从衣。“衣”有时也是一面镜子——“穿衣吃饭量家当”。 檻 (槛): 从木。“木” 为一种标杆。 (1)木内木外,判若两人; (2)天壤之别的 “木”; (3)自监的一种木制工具; (4)越不过的限定。 濫(滥): 从水。监钵之水,满溢外泛,发生了人类自监、自鉴现象,这和酒的出现是人类文化、文明发展中的带有征兆作用的现象一样。滥,水监的应用,文明之肇始; 觞,酒醪的出现,礼乐之先河。于是,人们便将“滥觞”比为事物发展的源起。 艦(舰): 从舟,战船,其内如监,李白 《永王东巡歌》: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引龙驹。” 鹽( 盐 ) : 从 卤 。“盐” 自汉至今为官方带有监视性的专营商品。 藍(蓝): 从草。视觉中的深青色。旧时一种分辨品位的官服颜色。 鑑,盛满水,古代用以打量自己。普通人家为陶质。 籃(篮): 从竹。古代当官坐的一种竹轿,白居易《和三月三十日韵》: “范蠡有扁舟,陶潜有篮舆。”也是一种鉴别物象。 尴: 从尢。“尢” 跛足。“尢” 在 “監” 面前所反应的一种自惭形秽的心理状态与为难处境。关中人将不好意思、自觉羞愧雅曰“尴”。 爁(音蓝): 从火。以火的延烧,喻当官人的火爆脾气,《淮南子·览宴》:“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覽(览): 从见。更为广袤的见识,《史记·秦始皇纪》二十八年刻石: “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说文》:“监,临下也。从卧,欿省声。”许氏析形有误,释义也欠确切。 金文❶ ❷的 “鑑”,是从金文 “监” 孳乳而来,是给“监”增加形符“金”,另造的形声会意字。小篆的“鑑”(), 是对金文❶形体进行了进一步整合的结果。到楷书时以形符“金”的易位为标志,“鑑”又孳乳出另一个同音“鑒”字来。汉字简化时,“鑑”废而“鑒”兴,“鑒”被简作鉴。 人类利用水的平面,照视自己容颜的原始办法,由来已久。后来社会发展了,物质多样了,人们虽然利用青铜磨制的光面来照视自己,而“以水为鉴”的习俗却长期存在。秦腔剧 《五典坡》 中的王宝钏,不承认十八年以后的丈夫薛平贵,薛问:“你不也老了? ”王宝钏不信,便端了一盆水,凭借门缝中射进的光线将自己照量了一番,这才恍然大悟,接纳了丈夫。现今一般人是无须用水来打量自己的,而民间语言却常常使这种原始人的做法复活。当蔑视对方人格的时候,并不恶语相加,而是用 “尿脬尿照量一下”来贬损。 “鑑”作为名词,引申为古代用以盛水的金属或陶制容器; 作为动词,它的本义,一是照量,如 《左传·昭》二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鑑”。二是法戒,如《国语·吴》: “王其盍亦鑑于人,无鑑于水,”后来“鑑”多用于借鉴; “照量”一义另造“镜”字来代替。 《说文》: “鑑,大盆也,从金,监声。”这叫释义?许慎对鑑的解释,可笑,更可哀。 “监”最先是取象于女性的爱美而创造的。可是,它的局限性随即就显露了出来,难道“监”为妇人所独须? 聪明的造字者便造出了一个 “鑑”。“鑑” 十分全面,既能照量漂亮的脸蛋,也可照量狰狞的面孔;既可反映人的丑恶,也能反映社会的兴衰。因而“古人有言曰: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于是,唐太宗的 “以铜为鑑,可正衣冠”(《新唐书·魏征传》) 流布至今。 从“監” 到 “鑑”; 从视水而见己形,到视民而见吉凶;从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到整衣冠,知兴替,明得失,这“监”与“鑑”都走了许多路程,其作用真可谓不小。如何看待社会进步及其进程,关键取决于观察者的眼光和角度,就像很少有人注意酒的使用对于中华文明的启迪作用一样,对于“监”的出现是如何促进中华文明进程是何等的重要! 而如今却正在发生着另一种变化:人们面对镜子讳莫如深,犹如 《红楼梦》 中贾瑞手里的那个玩物。 然而,当“鑑”又不能穷尽某些语境的时候,造字者又造出一个“镜”字。“镜”仍然保持了“鑑”金属的锐利属性,而比“鑑”更加厉害。镜者,竟也,当人物站在它的面前,就是群贤毕至; 当鬼魅站在它的面前,那就是原形毕露了。 監、鑑,文明之肇始。 監、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