眂( ) 員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695,西周中期 王 (狩)于眂 。 按: 从目氏聲。銘文用作地名。
 卅五年鼎,殷周金文集成2611,戰國 卅五年, 命周 眂(視)事𤝩 (期)𨥇(鑄)。 按: 眂(視)事,官名。
 兆域圖銅版,殷周金文集成10478,戰國晚期 亓(其) (葬)眂(視)𪫳后。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戰國 又(有)國者章 (好)章惡, 以眂(示)民厚,則民情不弋。
 王游藝墓誌,唐 地指牛眂,有陶公而嗣世。 《説文》: “眂,眂皃。从目氏聲。” “眂”之於“視”,爲一字之異體,前者形聲,後者則爲會意,而造字意圖相通。《説文》分爲二字,後世各有傳承,而意義用法無異。至於近現代,“視”字通行而“眂”字罕見。戰國楚簡中多有象人站立睜眼而視之形而義同“眂”、“視”之字,雖被徑釋爲“視”,而造字意圖别樣。姑附於次: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2,戰國 視索(素)保僕(樸),少厶(私)須<寡>欲。 按: 象人站立睜眼而視之形。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君子爲禮2,戰國 視之而不義,目勿視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