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井青(清) 取之不竭的清泉流饮 |
释义 | 井青(清) 取之不竭的清泉流饮(甲) (金) “清水衙门”和“清正廉洁”是人们对官府及官员们的誉称。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据载,有一次他给他的属僚算了一笔账,叫守住自己的一口 “井”。他说,要老老实实地当官,诚诚实实地用着自己的薪水,就好像守住了自己的那一口 “井”,这口井虽然不满,但能汲水,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位朱皇帝,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想来他的学历也并不会很高,然而他懂得井水可葆为官从政者政治生命的青春永驻。他晓得“井” 中蕴藏着更加纯化了的有用成分和井中汲水那深邃的世情哲理。 唐代学者孔颖达《五经正义》对井的概括是: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 水井的掘出,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是惊世的。井养天成,不亚于近世人们钻出一眼油井。井是村落部族的生命中心,《易经·井卦》对井的作用是这样描绘的: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是说井不可能同城邑一样挪走,它在供养城邑人家的用水时,既不会溢出,也不至于干枯,依然洁净不变地供应人们的使用。 水井的出现,是人类相对定居,农业生产作为人们生活主要来源,以父系为标志的家庭基本形成以后的事。 甲骨文的 “井”,是个象形字,所象之物来源于井的两个配套设施。一是用原木在井底盘垒的木框,家乡农民称之为井盘,它的主要作用是隔挡井底周围井壁泥沙石块的崩溃淤塞(农民称跑沙),使井水保持一定的深度。二是用原木在井周围所围的防护栏干,使无关人等不易接近。《汉书·郊祀志》下注: “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形四角,或八角。”汉代筑有“井干楼”,张衡《西京赋》云: “井干叠而百层。”是说此楼的高耸。 金文的“井”,与甲骨文无异。小篆的 “井”,在中间增加一小点,使“井”在象形的基础上又有了指示字的味道。楷书的 “井”,又因袭了甲、金文的形体。 井的出现,使人类告别了污浊不洁之饮,故 “井”取洁净之 “净” 的音读。 井,是人类定居和农业文明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促进了定居和农业的发展。正如《易·井》所说“改邑不改井”。有了水井,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这就使得人们在居住环境上有可能摆脱江河湖泊的地理限制,去肥沃的平原、山间盆地和平坦的河川台地去不断拓展。 传说是舜的臣子伯益发明了井,这种说法显然是靠不住的。据《通鉴外纪》卷一: “黄帝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不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吏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货,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视,生产可得而均,欺凌之路塞,斗讼之心弭。井为一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 如果上述记载可信,井起码在黄帝时代不仅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黄帝还以“井”为纽带,在行政管理上做了许多大文章。遗憾的是,黄帝时代以前的井,至今没有被当代考古所发现,考古学家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古遗址房基附近倒是发现了一口水井,然而那是商代的遗物,其形制与“井”字相似:“有意义的是井内还发现有木质的井盘等痕迹。它们用原木按井字形两两叠压,计有四层。水井中还有木桶、陶罐等遗物。陶罐的颈部有系绳的痕迹,显然是汲水时掉入井底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第237页) 从一定意义讲,封建制度的建立,是从对井的管理开始的。井的本意是人们取水的水源设施,而被引申了的文化蕴意比它的本意更为浓郁: (1)人口聚集的地方,唐陈志昂《谢赐冬衣表》: “三军叶(协)庆,万井相欢。” (2)有条理,《荀子·儒效》: “井井兮其有理也。” (3)洁净,孔颖达《五经疏》:井“往来者皆使洁静(净),不以人有往来改其洗濯之性,故曰往来井井也。” (4)古人因井设市,井也有买卖交易场所的含义,唐代李绅《入扬州郭》诗句: “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 (5)井,其形后来又成了古代井田制的最初契合。 (6)清晨初汲的井水称井华,《宋书·刘怀慎传》:“平旦开城门,取井华水服。” 杜甫也有 “儿童汲井华,惯捷瓶在手” 的诗句(《大云寺赞公房》)。 (7)井养更是井水赐给人们的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恩惠。 (8)井中鲋鱼,是比喻处在困境中的人,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句:“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 (9)井底之蛙,更是对那些见识狭隘者鞭辟入里的讽喻。 古往今来,井上井下发生了许多故事,今人是说不清,道不完的,可是“井”给予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它既是古代社会文明的肇始,又是古代秩序的象征,它不失为古代文明的标志。 文字是历史车轮碾出的辙痕。 “井为一邻,里五为邑”,建邑必得凿井,故造“邢”字。 由于井 “存亡吏守”,便产生了从刀护井的“刑”字,“刑”,即使在今天的太平盛世,也不得不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反映了古今人们对于井的保护心态和对社会井然有序的渴求与对以刀坏井者当以惩罚的强烈意识。 在行刑中又发现了一种很有用的刑具“荆”,而“负荆请罪” 是把它推向了形象的极致。 井是没长眼睛的坑坎,既使人长着眼睛也难免不掉入被对方设下坑陷的 “阱”。 井上井下发生的事情很多很多,于是形形色色的“形” 字便应运而生。 “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在井田中作业,便产生了从耒,井声的 “耕” 字。 至于说 “进”、“讲” 等是简化字,与井并不搭界,也无字理可言。 青,也是以井为声符造出的汉字。 金文的 “青”,从生,从井,井亦声,为形声兼会意字。“井生” 可会为两层含意: 一是井水可以使草木青青;一是井生之水清清。青是“清” 的本字,清是从“青” 中孳乳分化出来的一个后起之字。“井生” 即意味着 “青” 与 “清”。 “井生青”,是一幅乡间春意图,“青” 把生机盎然的春韵带给了人间。“青” 完全是《易经·井卦》的卦象:上巽,巽为风,风即木; 下为坎,坎为水,水浇注而滋润,草木得水而生长,长而青青。《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小篆的 “青”,上部的 “生” 没有改变,而下部的“井”,被讹变为近似“丹” 的形状,这就为许慎的误解留下了空隙。《说文》: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后来,许慎的这种牵强说解,不仅没有得到纠正,反而附会者却逐之尾随。于是,发展了的 “许氏思想” 便冒了出来: “草木离不开泥土,红土地上长出了植物,颜色对比分明”。 楷书的 “青”,一改 “青” 的本来面目,这与小篆“青”字形体的舛误,对字意的曲解不无关系。使得“青”在构形上的原本韵味煞景失色。 “井生” 为清,这是造字的初意,在小篆以前 “青”是当 “清” 用的。小篆以后的 “青” 将清澈、清洁、清凉等义项划给了“清”。“青”,一般用作颜色的遣词,即使是颜色的用字,“青” 的颜色标示也不固定,一般有: (1)蓝色,白居易《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张九龄《将至岳阳》: “湘岸多深林,青冥昼结阴。” 这里的 “青” 其实指的是蓝色。 (2)深绿色,孟浩然《过故人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白居易《秘书省中忆旧山》: “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里的 “青” 其实指的是深绿色。 (3)黑色,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里的 “青” 其实指的是黑色。 “青”,是 “井生” 的,出身不错,而且还有颜色上为其一生作出的点缀,因此从 “青” 所组构的汉字其字意都还不错,如靖、情、婧、静、精、晴、菁、倩、靓、睛、靛、靘等。这些富有美意的字,成了古今人们在起名时争着用它来填充姓名中线系的对象。 而在汉字王国里,以 “青” 所组构的字,最能令人传神的还要算从犬,从青的会意字 “猜”: 狗眼不分青红皂白,它是凭 “猜” 过日子的,它常常摇着尾巴,歪着狗头在窥视主人的脸色,竖起耳朵,在琢磨主人的意图,它的机灵与讨人好感全都体现在这个“猜”字之中。生活中的 “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狗眼看人低”,便是一例。然而,犬之德为猜,人之美为情,两个世界的审美标准自然不大一致。 金文时代没有 “清” 字,井生玉液的 “清” 意,是用它的原生字 “青”来顶挡的。到小篆时,由于人们的生活内容不断丰富,语音、语素也不断分化、细化,“井生玉液” 原本是水,故增加 “水” 造出了 “清” 字。如果说 “青” 偏重于 “井生玉液” 的颜色,那么 “清” 就注重了它的质地。 “清” 的本义是对水的质量的一种肯定,因此便分出如下义项: (1)清亮,澄澈,《诗经·魏风·伐檀》: “河水清且涟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纯洁,清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3)洁净,清洁,王充《论衡·累害》: “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 (4)清廉,公正,《尚书·舜典》: “夙夜惟寅,直哉唯清。”《易经·豫》: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5)清爽,清凉,魏学洢《核舟记》: “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句: “楚天千里清秋。” (6)清平,太平,《孟子·万章下》: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7)清朗,清和,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8)凄清,冷清,《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明晰,清楚,苏轼《石钟山记》: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10)清静,悠闲,杜甫《大云寺赞公房》: “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河北藁城台西村发掘的商代水井复制图(选自瑞典女汉字学家林西莉《汉字王国》167—168页) (11)纯净,不杂,《淮南子·精神》: “耳目清,听视达,谓之明。” (12)清除,清洗,梁启超《谭嗣同》: “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 《说文》: “清,朗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许氏的解释是准确的。清的本意是清澈纯净无杂质的水。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 水乃生命之源,其性润下而滋养万物。水是润下流通的,因此人们常以水的特性与流通领域的财货相比拟,在古代财货贸易又以井为场所,于是井生的“水”便与贸易的“财”相联系,因此诸如“薪水”、“出水”、“摊水”、“贴水”、“费水”、“油水” 以及 “薪津”、“津贴” 等,特定语境的双音节词汇便出现了。从命理学的角度去阐发,人的五行中水旺即是财旺。我们平常有时没钱花了也说 “干了”,其表达的也与 “水” 是同一个意思。 可是《易·井》又曰: “往来井井,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 就是说人们往来于井边汲水,井水干涸、淤塞,不去淘洗,反而将汲水罐打破,这是凶险之象。这就告诫古今从事 “井养” 官员,不仅要受用井水,还要不断用 “心” 去珍惜、淘洗水井,这就是 “情”。否则,打破吊水罐的无情凶事会迟早发生。 “清水衙门” 和 “清正廉洁” 是对官府及官员们的誉称。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据载,有一次他给他的属僚算了一笔账,叫守住自己的一口 “井”。他说,要老老实实地当官,诚诚实实地用着自己的薪水,就好像守住了自己的那一口 “井”,这口井虽然不满,但能汲水,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位朱皇帝,虽然没有上过大学,想来他的学历也并不会很高,然而他懂得井水可葆为官从政者政治生命的青春,他晓得 “井” 中蕴藏着更加纯化了的有用成分和井中汲水那深邃的世情哲理。 井青(清),取之不竭的清泉流饮。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