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祀三公山碑 |
释义 | 祀三公山碑又名 <常山相馮巡祀三公山碑>,俗名 <大三公山碑>。東漢·元初四年 (117) 刻。係常山相馮巡祈禱三公山解除凶年得驗而立。篆書十行,行約二十字。首署“□初四年”,第一字欠泐,趙魏以為“永”字,翁方綱、黄易、楊守敬定為 “元”,今人多從後說。書體篆隸相兼,與後漢碑同為由篆向隸過渡之字體,而較他碑而近於篆,在書法史上頗有價值。楊守敬《平碑記》曰:“非篆非隸,蓋兼兩體而為之,至其純古遒厚,更不待言,鄧完白 (鄧石如)篆書多從此出。其鎸刻私印,則純效其體。”清方朔跋此碑曰:“乍閱之有似<石鼓文>,有似 <泰山>、<瑯琊臺刻石>,然結構有圓亦有方,有長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細閱之下,隸也,非篆也。亦非徒隸也。乃由篆而趨於隸之漸也。僅能作隸者不能為此書也。僅能作篆者亦不能為此書也。必兩體兼通,乃能一家獨擅。”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元氏縣令王治岐在元氏縣城外訪得。今在元氏縣西北三十里封龍山下。山東滕縣有翻刻本。 祀三公山碑 (局部)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