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亲妾 一颗常跳的中国心 |
释义 | 亲妾 一颗常跳的中国心儿时读《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这句出自 《论语·学而》的孔子之言,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如今想来,这大概就是自华胥老母以降到孔夫子时代以至当代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 “风” 的集团意与人格力量以及那常常跳动的中国心。 妾和亲,都由“辛”组字,同源、同声,意域相近,同为生殖意义上的用字。 前边两个符号的文化含带,前几节已经有过交代,这里不再重复。如果说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而华胥夫人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夏民族的开山老母。他的后代为了缅怀她的丰功伟绩,传承接续她蕃衍后代的事业,使子孙万代兴旺发达,故将这个风姓符号 “辛” 作为一种徽号保留在 “龙风”、“帝王”、“商適 ”、“接替”、“音言”、“亲新”、“妾童”、“嫡啻”、“章竟” 等许多高贵耀眼并赋有一定生殖意域的汉字之中 (上述这些由辛所组构的汉字,其字的真实含意,将在以后有关内容的章节之中逐一述说)。 “妾”,许慎在《说文》 中下的定语是: “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他是说妾是有罪的成年女性,是作为性角色专门侍候应接君王枕席之欢的。作为性角色“接于君者”倒是对的,而“有罪女子”,但不知其何罪之有。其实,许多学者对于许慎之说早就提出过质疑。朱芳圃: “按许君此说,后世学者深信不疑,其实大有未谛。果如其言,龙风诸物,有何罪尤而以辛加于头上乎?其说之误,昭然明矣。……妾妣甲和妾执都是殷王的妻子,妾妣甲并且死后被祭祀,所以她们绝对都不是奴隶” (《北京大学学报》1955年一期)。李孝定: “卜辞妾字……盖相当于今之妻字,并未见有卑下之含意。……许君之训盖后起之义,不足以语于殷制也。”郑慧生: “妾字在商代卜辞中,是妻字,母字的同义语,丝毫没有女奴的意思。如示壬之妻妣庚,在同一时期武丁卜辞中,就被称以妾、妻、母三种称呼: ……可见妻、妾、母同义,相当于后世的内人、太太、娘子。由妾字的出现说明商代有嫡妾之制是不确的”(《社会科学战线》 1984年4期105页)。于省吾: “说文……形既伪变,义也后起。妾字上从诸形,乃头饰,与罪愆之义无涉。盖许慎以 ‘有罪女子’ 此一先入之见,故强为之解”。 甲骨文一、二款的“妾”,上部的风姓符号“辛”虽然字形有些变化,但两阳一阴的符号仍依稀可见。小篆的“妾”从辛从女,风姓符号从此改作文字形体的“辛”,楷书简作“妾”。 妾,从辛从女,为会意字。上“辛”为高贵耀眼的头饰,也是华胥后裔的一枚荣光的徽章,以示对远祖的缅怀与传承; 下“女”是为商王怀生龙子,传宗接代的、带有生殖角色的标意。看来,这“辛”还不是一般女性轻易所能够得到的。妻、妾同声同源意域近似,但“妻”受人以执,而“妾”有她耀眼的光环,显然,妾比妻更高贵些,但在古人眼里不过都是作为性对象与生殖角色对待的。妾,“接”之本字,接,就是对华胥夫人遗风的接续,接,就是接繁衍后生的任务。“妾”,随着帝王老婆用字频率的提高,遂增加形符“手”另造形声字“接”。接,就其原本之意是将开山老祖华胥夫人的精神的衔接续合,使她的后裔华夏民族子孙万代繁衍生息,兴旺发达。遗憾的是后世对“接”意的解释太也使人失望了: 说接因“妾”有罪女奴,身价低微,工作琐碎,什么事都得做,所接触相交的人也多,故接从妾声并会意。把“接”原本的文化含意说完了,笔者学疏才浅,枯肠搜刮,怎么横竖也“会”不出个什么 “意”儿来呢? “妾” 自许慎说解以来,其身价竟然一落千丈,天元上那顶靓丽惹眼的 “风”姓桂冠一霎时也变作一股压她的黑云,侍君也只能作为君王的泄欲工具,生出的孩子,叫做 “庶出”,不可接皇上的班,与嫡出显然是两码事。作为生殖角色,以传承风兖女强人华胥夫人精神的影子也飞出九霄云外。正因为“妾”受许慎释义的影响,从妾所组构的两个后起的汉字就不能走出他设定的怪圈: 一个是“霎”,从雨从妾,妾在雨下,为会意字。帝王给予妾的云雨 (隐指性接触) 时间是极短的; 一个是“唼”,从口从妾,为会意字。字书解释是水鸟鱼类吞食声。其实,古代鱼鸟之食从来都是男女之事的隐指。如今的“妾”变作有妇之夫野餐桌上的一道菜,剥掉皮毛,难免被人食肉寝皮不说,结果成了带有血腥气味的“貍”,云雨的时间长短倒无所谓,但却制造的是一片浊气。 金文一款的 “亲”,从见从辛,辛也声,为形声兼会意字。这时候的 “辛” 上端增加了一横,有“上”的蕴意,“上”也可能是上天、上古、上辈。二款的亲,在辛下增加一阴性符号“●”,是生殖繁衍的标意。“见”是经历、近的标意。“辛”是由华胥夫人及其后裔伏羲、女娲风姓符号演化而来,传承着至华胥起华夏民族的血统,并且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上下左右一脉相承。见与亲相组构,相互的亲近是可想而知的,就像中国人到了海外看见黄皮肤、黑眼仁、黑头发的伙计一样的亲近、亲爱、亲切、亲热、亲合、亲密。小篆的“亲”,金文二款下部的阴性符号变作“木”。辛、木组构颇有一番寓意: 因为风为木,木离不开风的吹拂,风凭木显。这种看得见的互为用,相辅相成的自然现象就体现着“亲”。楷书的“亲”,从木、辛省写作“親”。眼见为实,看来这“亲” 是现实中存在的事实,而非想象中的虚妄事物。汉字简化后,这亲不亲,似乎是否再去用眼睛审视,这并不重要。不管怎么说,从华胥以降,到孔孟以来,风姓子孙虽然多派分支,九洲遍布,反正是一家人——亲。 亲,一有亲族的意思; 二有相爱的意思; 三有和睦的意思; 四有党援、结交的意思; 五有接近的意思。亲、妾,都是“风”的蕴意的衍生体。风,在华夏这块圣土之上作为民族的祖姓与性格塑造,它具有普遍的亲合力、融合性和超越政治、阶级、地域、行业甚至国界的包容蕴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全民族的认同感。儿时读《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这句出自 《论语·学而》 的孔子之言,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如今想来,这大概就是自华胥老母到孔夫子时代以至当代华夏儿女由“风”连接起来的一脉相承的民族意识与那常常跳动着的中国心。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