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 ) 趙孟庎壺,殷周金文集成9678,春秋晚期 邗王之惖(賜)金。台(以)爲祠器。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早期 敬命新墜(地),雨(禴)祠先王。
 新蔡葛陵楚墓·乙四53,戰國 ……禱祠, 𣑼有…… 按: 此“祠”之司旁寫法具有戰國楚簡文字特點, 或以爲是“ ”、 “ ”組合而成。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59,戰國至秦 利祠外。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90,西漢 有曰:“有死父不祠其家三日,子當何論?”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其山川在諸侯者,以時祠之。
 元誘墓誌,北魏 世載配天之功,家承從祠之業。 《説文》:“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詞也。从示司聲。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 “祠”字《説文》雖分析爲从示得義、从司得聲的形聲字,但對 “祠”這種“春祭” 的 “品物少,多文詞也” 的補充説明,則分明在闡釋 “祠”字被賦予“司”的讀音的因由所在。 先秦文字多用 “司”字表示 “祠”義(詳參本書 “司”字下)。而从示司聲的“祠”字之形既成,則古今基本穩定,唯戰國楚簡之司旁寫法特殊,或以爲是“ ”、 “ ”組合而成。
祠★常◎常
cí形声,从示,司声,本义为春季举行的祭祀,引申为祭祀的地方、供奉祖先或某些杰出人物的庙堂。 【辨析】 祠/祀 见388页“祀”。 *祠cí9画 示部 供奉鬼神、祖先、先贤的房屋: ~堂|宗~|神~|武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