亶( ) 嶽麓書院藏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14,戰國至秦 [卑]苙不亶。
 珍秦齋藏印·秦印篇204 亶耐。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82,西漢 吏備(憊)罷、佐勞少者,毋敢亶(擅)史、卜。
 慈慶墓誌,北魏 契闊家艱,屯亶世故,信命安時,初睽未遇。 按: “㐭”訛作 “面”, “旦”訛作 “且”。
 靈慶公神祠碑,唐 却獫狁於絶漠,走昆夷於窮荒,亶其宸威,風動八極。 《説文》: “亶, 多穀也。 从㐭旦聲。 ”
亶dàn形声字,上为形,像谷仓,与“禀”同;下为“旦”表声。本义为丰收了,多谷。引申为厚也,信也,诚也。可与“旦”通,如“信誓旦旦”中的“旦旦”就是“诚也”,“信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tán 檀(檀香山) 壇(简化为“坛”) zhàn 颤(颤栗) chan 阳平:澶(澶渊之盟) 去声:颤(颤动) shàn 擅(擅长) 嬗(嬗变) 相关链接 d、t、zh、ch、sh均属舌尖音,可转。 亶 (dǎn)多穀也。从㐭,旦聲。 △亶dǎn13画 亠部 〈书〉 实在;诚信:~厚。 另见dàn(73页)。
△亶dàn13画 亠部 〈书〉 通“但(1)”。仅;只。 另见dǎn(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