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 ) 六年召伯虎簋,殷周金文集成4293,西周晚期 氒稟貝。 按: 从㐭从禾。 乃“㐭”之繁文。
 古璽彙編319,戰國 右稟。
 古陶文彙編3.829,戰國 盟公之稟。
 古陶文彙編3.831,戰國 □之稟□二豆。
 古陶文彙編3.966,戰國 稟。
 睡虎地秦墓竹簡·效律28,戰國至秦 入禾,萬石一積而比黎之爲户,及籍之曰: “某廥禾若干石,倉嗇夫某、佐某、史某、稟人某。”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105,西漢 稟米少半升者得粟七百八十九分升之五百。
 流沙墜簡·屯戍八6,西漢 三人負稟步昌。 按: 从㐭从米。
 王基斷碑,三國魏 遂稟天素皓爾之質,兼苞五才九德之茂。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夫人稟純粹之精,資貞順之操。
 吴光墓誌,北魏 性稟天調,夙膺庭訓。
 元子永墓誌,北魏 稟質沖和,操履貞白。
 王偃墓誌,東魏 君稟黄中之妙韻,資南侣之禎祥。
 賀屯植墓誌,北周 公稟川岳之休靈,資乾像之妙氣。
 杜君妻鄭善妃墓誌,隋 夫人育訓邦族,禀規素闈,兆允令儀,優閑茂則。
 陳君妻王氏墓誌,唐 淑慎之操,乃禀之天性,匪學而知。 《説文》: “禀, 賜穀也。从㐭从禾。 ” 禀, 从禾从㐭, 會倉廩藏禾穀之意, 㐭亦聲。 “禀”古文字乃“㐭”之繁文。
稟 (bǐng)筆錦切。賜穀也。 15.趣談“稟”字稟,金文像儲糧的倉庫,因爲糧食進進出出需要隨時彙報,因而假借爲稟告的“稟”,舊時兒女給父母寫信,需用“敬稟者”,以示對父母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