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 ) 秦印文字彙編 橋稱。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爲用。
 漢印文字徵 虞稱。
 朝侯小子殘碑,東漢 遠近稱□。
 肥致碑,東漢 又有鴻稱,升遐見紀。
 元譚妻司馬氏墓誌,北魏 二族欽風,兩門稱美。
 盧文機墓誌,隋 早稱岐嶷。
 盧璠妻崔元二墓誌,唐 六姻所稱。
 諸葛亮祠堂碑,唐 時稱卧龍。
 郭宣墓誌,唐 即其孝道可稱焉。 《説文》: “稱,銓也。从禾爯聲。春分而禾生。日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 十二秒而當一分,十分而寸。其以爲重: 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故諸程品皆从禾。” 先秦多假“爯”爲“稱”, 如《甲骨文合集》557 “癸酉卜, 貞商爯 ”, 又如西周晚期㝬簋“爯(偁)盩(戾)先王宗室”。 此用爲“稱”, 表示“好, 宜”之義。又如《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簡1—2: “恆爯(稱)其君之亞(惡)者,可胃(謂)忠臣矣。”
稱称, 金文; 篆chēng,chèng[禾(禾稈,意符)+爯(聲意符)→稱(《説文》:“稱,銓也。從禾,爯聲。春分而禾生。日夏至,晷景(影)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而當一分,十分而寸。其以爲重: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故諸程品皆從禾。”稱:用禾稈〈高粱稈〉,後改爲木制圓桿,加上刻度,叫作“桿秤”,用以測定物體的重量,稱重時秤桿必須“平衡”,故“稱”又引申爲“對稱(chèn)”,只有持平,買賣雙方才能滿意,故又引申爲適合〈稱心如意〉。又用作稱謂〈稱兄道弟〉;贊許〈稱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