穫( ) 郾王職壺,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483,戰國晚期 滅 之 (穫)。 按: 从禾从戈會意,與《汗簡》“穫”字古文同,爲刈穫之“穫”的表意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20,戰國 六二: 不 (耕)而穫(穫), 不畜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12,戰國
(作)而𨍱(乘)之,則邦又(有)穫。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35,戰國至秦 已穫上數。
 張餘墓誌,唐 力田穫穗。
 張涣墓誌,唐 黍稷常以公穫。 《説文》: “穫,刈穀也。从禾蒦聲。” 戰國燕系文字所見从禾从戈會意,董珊、陳劍認爲與《汗簡》 “穫”字古文實同,爲刈穫之“穫”的表意字,可從。《説文》从禾蒦聲,爲後世所本。
穫 甲骨文; 篆huò[禾(莊稼,聲意符) +蒦(聲符) →穫(《説文》:“穫,刈穀也。從禾。蒦聲。”穫:對成熟莊稼的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