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10,戰國 堯爲之𡥈(教)曰: “自内(入)焉,余穴𧠹(窺)焉。 ”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52,戰國至秦 倉鼠穴幾可(何)而當論及誶?廷行事鼠穴三以上貲一盾,二以下誶。鼷穴三當一鼠穴。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故巢居者察風,穴處者知雨,憂存故也。
 元誘妻薛伯徽墓誌,北魏 夫人痛殲良之深冤,逝長齡於同穴。 按: “八”形訛變爲“儿”形。
 王君妻李總持墓誌,唐 且即安乎同穴。
 于士恭墓誌,唐 同穴相期。
 張安墓誌,唐 同穴思齊。 按: “八”形訛變爲“几”形。
 王璠墓誌,後唐 公丹穴靈姿。 《説文》: “穴,土室也。从宀八聲。凡穴之屬皆从穴。” 甲骨文、金文未見單字, 但據西周金文“𥦀”字、 “ ”字所从, 寫作 “ ”。“穴”从宀, 象屋室, 宀中著 形, 成穿空之象, 是象形字, 非从“八聲”。 本義指洞窟。
穴★常◎常
xué象形,小篆象岩洞或土室形,隶定为“穴”。本义为上古人类居住的岩洞或土室,引申为岩洞、窟窿、墓坑、动物的窝、穴位(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坏人盘踞或藏匿的处所等。 【辨析】 ❶以“穴”作意符构成的字多表示孔洞、空旷、狭窄等义,如“穹、窗、窖、窠、窝、窟、窿、空、穿、突、窜、窄、窘、窥”。 ❷台湾读xuè。 穴 (xué)从宀,八聲。 【按】穴,《説文》:“土室也。”即土洞。 穴 金文; 篆xué[宀(室,意符)+八(扒本字,意符)→穴(《説文》:“土室也。從宀,八聲。凡穴之屬皆從穴。”所謂“八聲”不確,穴,有天然形成的洞穴,仙人洞。一般指人工或動物扒開的洞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穴位,中醫指人體上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多爲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稱穴位、穴道。)] 穴xué(5画)
 【提示】末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穴xué5画 穴部 (1) 洞;窟窿: 洞~|~居野处|空~来风。 (2) 动物的窝: 虎~|蚁~。 (3) 墓坑: 墓~|砖~。 (4) 人体上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是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 ~位|~道|点~|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