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今)


甲骨文合集21019,殷
辛未卜,王,貞今辛未大風不隹

甲骨文合集4225,殷
貞今二月𠂤般至。

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今我隹即井(型)于玟(文)王正德。

師旂鼎,殷周金文集成2809,西周中期
今弗克氒罰。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今余唯肇(肇)巠(經)先王命。

六年召伯虎簋,殷周金文集成4293,西周晚期
今余既(訊)有𤔲(司)曰……

蔡簋,殷周金文集成4340,西周晚期
今余隹(唯)𤕌(緟)乃令。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昭王毁室一昭王與龔之𦞠8, 戰國
(僕)見𦞠之倉[寒]也, (以)告君王,今君王或命(令)𦞠母(毋)見, 此則(僕)之辠(罪)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65,戰國
今與古亦肰(然),亦隹(唯)𦖞(聞)夫㙑(禹)、 康(湯)、 傑(桀)、 受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鬼神之明1,戰國
今夫(鬼)神又(有)所明又(有)所不明, 則(以)亓(其)賞善罰暴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25,戰國至秦
今或益<盜>一腎,益<盜>一腎臧<贜>不盈一錢,可(何)論?

里耶秦簡J198正,秦
至今未報,謁追,敢言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今舍其兹(慈)。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今與臣約。

居延漢簡甲編78,西漢
今肩水侯官士吏代鄭昌成。

漢印文字徵
長今私印。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迄今垣趾營兆猶存。

西狹頌,東漢
困其事則爲設備,今不圖之,爲患無已。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書悦樂古今允通聲稱爰發牧守旌招歷主薄……

元略墓誌,北魏
古今同美,千代一時。

任軌墓誌,隋
詔贈朝散大夫,以今四年歲次戌辰二月甲戌朔九日壬午厝於洛陽縣常平鄉遊仙里。

張喬墓誌,隋
加以學贍今古,氣高雅俗。
《説文》: “今, 是時也。 从亼从, 古文及。 ”
甲骨文从亼,右下加短横分化爲“今”,亼亦聲。或説亼象倒口之形,右下短横表示口中有所含, 乃指事, “含”之初文。 西周金文或作, 短横向左下彎曲。戰國文字加飾筆作。 或説“今”字當是改變 “曰”字方向而造出的一個字。 裘錫圭云: “今”字大概是 “吟” (噤)字初文。“今”字之意正是 “曰”之反,故 “今”之本義當爲口閉。

今,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裘錫圭説,甲骨文字形是倒置的 “曰” 字,表示閉口不言,是 “噤” 的初文,或隸定作 “吟”,與呻吟之“吟” 爲同形字。文獻假借爲古今之 “今”。卜辭、銘文多表示古今之 “今”。提示: 裘解 “今” 字説 “大概是”,蓋爲嚴謹。“口” 上加短横表示口説,是 “曰” 字。而把 “曰” 字倒置,即在倒置的 “口” 下加一短横表示不説,是 “今”字。爲避與古今之 “今” 同,增意符 “口”作 “吟”。又避與呻吟之 “吟” 同,改聲符作 “噤”,皆體現了古人造字智慧、用字智慧。進而論之,沈兼士認爲,聲符爲 “今” 或“禁”之字多有 “含蘊” 的意義,這又是對漢語、漢字更深層次的考察。由此知漢語文化、漢字文化之博大精深,遠遠超過世人的想像,亟待深入探討。
楚簡帛文作,爲古形之變。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參見455.曰字條。

★常◎常


jīn表意,甲骨文、金文象木铎形,上象铎体,下象铎舌,上古部落首领发号施令往往先摇动木铎。(一说上象倒口形,下边短横表示口中有所含,是“含”的本字。一说为“曰”的倒写,曰指开口说话,反之则表示闭口不做声。)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今”。本义表示发布命令之时,引申为现在、当前的、代词(相当于“此”“这”)等。
【辨析】
❶以“今”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īn:矜、衿∣jìn:妗∣qīn:衾∣qín:琴、芩∣yín:吟∣qián:黔、钤∣cén:岑∣tān:贪。
❷在台湾,“今”的人下是横,不是点。

jīn

(甲) (篆)
甲骨文是象形会意字,旋转90度,像嘴唇紧闭的侧视图,似是“吟”之初文(裘锡圭说)。颜师古说:“噤、吟,颔颐之貌。”(扬雄《解嘲》注)。噤与吟的区别是:前者无声;后者有声,但“语吃不能明也”(见《后汉书·梁冀传》注)。古人吟诗是不张开嘴的,声带震动,略有鼻音,听不分明。“呻吟”也是不清晰的声音。后本义由含、噤取代,假借为“今昔”的“今”。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n
阴平:矜(矜持)
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𫅍(联结衣襟的带子)
去声:妗(方言,相当于“舅母”)
qin
阴平:衾(“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
阳平:琴(胡琴)
矜(矜矛;另读guān,矜寡孤独)
禽(禽兽)
擒(“擒贼先擒王”——杜甫)
噙(噙泪,含而欲滴貌)
檎(一种落叶小乔木)
芩(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诗·鹿鸣》)
yin
阴平:陰(简化为“阴”,阴阳)
荫(“桃李罗堂前,榆柳荫后檐。”——陶渊明《归园田居》)
阳平:吟(呻吟)
cén
岑(岑寂)
涔(汗涔涔)
qián
黔(黔驴技穷;另读qín)
钤(钤印,《扬子方言》又读为“巨巾反”即“今”)
相关链接
1.以上古韵均在“侵”部,核心韵母为yin。
2.“贪”(tān),《说文》:“从贝,今声。”因训为“探”,便借“探”(tàn)之音。《释名》说:“贪,探也,探入他分也。”意思是自己得了一份,又把手伸到他人的口袋里去。引申为“不知足”。王逸说:“爱财曰贪。”(《离骚》注)
3.“矜寡孤独”的“矜”(guān)与“鳏”通。鳏,即大口鳡,食活鱼,大者可达四五十斤,(《孔丛子》说:“其大盈车。”)独来独往,故有“孤独”义。因其又读为“今”(同“京”,京者,大也,故有鲸鱼之名),与“矜”通,拐来拐去,故“矜”有“鳏”guān之音。
4.裘锡圭,复旦大学教授,1935年生,浙江宁波人,主要著作有《文字学概要》。

(jīn)

从亼,从。,古“及”字。
【按】今,《説文》:“是時也。”段玉裁注:“今者,對古之偁。古不一其時,今亦不一其時也。云是時者,如言目前。則目前爲今,目前已上皆古。”

97.趣談“今”字

今,古文字像低頭(口向下)呻吟,今日之“今”,無法用象形表達。“今”是“吟”本字。唱是高歌,吟是低哼。


甲骨文;金文;jīn

[亼(口,向下意符)+乛(指事)→今(《説文》:“今,是時也。從亼從乛(wɑn)。乛,古文及。”不確。今,倒口〈亼〉下加“乛”會意,“吟”本字。古人借用以表示當前〈今年、今天〉;現在〈當今〉與“古”相對。)]
《詩經·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如今的人呀,親不過兄弟。)
[唐]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别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宋] 陳與義《臨江仙》:“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kiəm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是時也。 从亼、乁。乁,古文及。(五篇下)
?

jīn

(4画)

【提示】不要错写成令。旧字形第四笔是横折。

*jīn

4画 人部 
(1) 现在;当前;现代: ~天|~年|厚~薄古|古为~用。
(2) 〈书〉这;此: ~次|~番。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2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