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 甲骨文合集33096,殷 亥立中。
 甲骨文合集23668,殷 貞 立今。
 立 父丁卣, 殷周金文集成5065,殷 立 父丁。
 立鼎,殷周金文集成2069,西周中期 立乍(作)寶 (尊)彝。
 公子土斧壺,殷周金文集成9709,春秋晚期 公孫窖立事歲。
 中山王 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而臣宗 立(位)。
 古璽彙編289,戰國
(陳)□立(蒞)事歲安邑亳釜。
 古陶文彙編3.5,戰國
向立事嵗 之王𪺛。
 古陶文彙編3.35,戰國 誾=(誾門) 參立事左里敀亳區。
 古陶文彙編3.1,戰國
㭪三立事嵗右廪𪺛。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655,戰國 立。
 中國錢幣大辭典·先秦編558,戰國 右立。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2657,戰國 立。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02,戰國
(且)雀(爵)立(位) (遲) (踐)。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2,戰國 㙑(禹)立三年。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戰國 古(故) =(君子)之立民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7,戰國 㙑(禹)立三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 政(甲篇)13,戰國 是古(故)肰(然)句(後)能立道。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7,戰國 立死可(何)㦹(傷)才(哉)?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237,戰國至秦 利以臨官立(蒞)政。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26背,戰國至秦 連行奇(踦)立。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543,西漢 今昔(夕)吾薨(夢)二丈夫立而怒。
 居延新簡EPT52.598,西漢 □□□可立治。
 漢印文字徵 立降右尉。
 增訂漢印文字徵 字季立。
 北海相景君碑陽,東漢 威立澤宣。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立廟桐柏。
 魯詮墓表,晉 累立戰功。
 羅浮山銘,南朝梁 大同元年立。
 穆亮墓誌,北魏 乃刊石立銘,載播徽烈。
 馬龜墓誌,北周 德建名立,三公止話。
 孫嗣初妻韋氏墓誌,唐 柔而有立。 《説文》: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甲骨文、金文象一人正面立於地上之形。金文常用作“位”。本義爲筆直地站立。古文字用例中以表“位”爲主。
立★常◎常
lì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人正面站立于地面上之形,隶定为“立”。本义为站立不动,引申为使直立、直立的、建立、制定、生存、君主即位、确定某种名分、副词(表示情况马上发生,相当于“立即”)等。 【辨析】 以“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lì:粒、笠、莅∣qì:泣∣yì:翌、翊∣yù:昱∣lā:拉、垃∣lá:砬∣sà:飒。 立lì (甲) 象形字,甲骨文像正面站着一个人,其下一横,表示地面。本义就是站。作意符生成的字很多,如位、端、靖、站、竦、竖等。不过在楷书化的过程中,与“站立”无关的字被整合到“立”部,如妾、亲、章、意、童等。一般来说,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的汉字,居于最上层的那个“立”都无“站立”意。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ì 粒(颗粒) 笠(斗笠) 莅(莅临) qì 泣(哭泣) 相关链接 在甲骨文里,“立”与“企”都是站的意思,前者是正面图,后者是侧面图。泣,以“立”为声符,是受“企”的影响。这个读音尚保留在南方方言中。南昌、萍乡等地口语中仍把“站立”说成qǐ,与“企”同音。
立 (lì)从大在一之上。 【按】立,段玉裁注:“侸也。”侸(shù)也是立,同義互訓。立的本義是站立,引申表示位置,後分化出“位”字。 120.趣談“立”字立,像人(大)站在地上,這個地方就是他所處的位置。
立lì(5画)
 *立lì5画 立部 (1) 站: ~正|~足|起~|坐~不安。 (2) 使竖起来: ~竿见影|把板子~起来。 (3) 直立的;竖着的: ~柜。 (4) 建立;设立: ~功|~国|确~。 (5) 制定;订立: ~法|~个字据。 (6) 生存,存在: 独~|誓不两~。 (7) 立刻;即刻;马上: ~即|当机~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