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 甲骨文合集4748,殷 貞不……竹……
 甲骨文合集31884,殷 庚寅竹示。
 亞 竹罍, 殷周金文集成9793,殷 亞{} 竹。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竹(篤)胄亡彊(疆)。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背,戰國至秦 中冬竹(箕)、斗,以取妻,棄。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遣策283,西漢 右方四牒竹器。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129,西漢 程曰: 一日伐竹六十箇,一日爲盧唐十五,一竹爲三盧唐。欲令一人自伐竹因爲盧唐,一日爲幾何?
 爾朱襲墓誌,北魏 圖城起於戲竹,畫陣發自游蒲。
 馮邕妻元氏墓誌,北魏 故以彪炳玉牒,照灼金書,竹帛已彰,可略而言也。
 丘哲墓誌,北魏 珪璋以惠,蘭竹之靡。
 元敷墓誌,北魏 若夫太一開闢之原,雲門俊彦之美,故以瓁柯紫引,綿於竹帛。
 侯肇墓誌,隋 荆楊杞梓,無以匹此良才; 會稽竹箭,詎可比共勁質。
 張儉及妻胡氏墓誌,隋 荆揚杞梓,無以匹此良才; 會稽竹箭,詎可比其勁質。
 暴永墓誌,隋 遠祖聰,漢景帝初,剖符分竹,經莅此邦,枝葉緜緜,遂宅斯邑。
 郭達墓誌,隋 把謝鯤之臂,逍遥水竹; 酌陶潛之酒,放暢餘生。
 張壽墓誌,隋 門承分竹,世雄河右。 《説文》: “竹,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 “竹”的構形象竹莖與下垂葉片之形。殷周古文字用作地名或祭祀之名。
竹★常◎常
zhú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竹的枝叶形,隶定为“竹”。本义为竹子,一种常绿植物,引申为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上边写有字的竹片)、竹制管乐器(如管、笛)等。 【辨析】 ❶以“竹”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竹子有关,大致可分为四类:a.指竹的品种,如“竺、筱、篁”;b.指竹的根节、皮等,如“節(节)、筠、竿、笋”;c.指竹制品,包括工具、生活器物、乐器、兵器等,如“筏、篙、箱、篓、篮、笼、箕、筛、篦、笔、筹、笛、筝、箫、箭、篱”;d.指以竹制品为工具而从事的行为,如“算、笞、箍”。 ❷以“竹”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zhu,但声调不同。zhú:竺∣zhù:筑。 竹zhú象形字,像竹叶之形。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u 阳平:竺(姓氏) 去声:筑(建筑) zhòu 籀(古代的一种字体,即大篆) dǔ 笃(笃信) 竹 (zhú)竹葉必下垂。 竹zhú(6画)
 【提示】第三笔是竖,第六笔是竖钩。 *竹zhú6画 竹部 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中空,有节,可供建筑和制作器物用;嫩芽叫笋,可食用: ~竿|~椅|~林|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