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使其老(策)賞中(仲)父。 按:从竹𣂔聲, “𣂔”爲“析”字古體。
包山楚簡·遣策260,戰國 一丩牀,又(有)策。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是故寵禄傳於歷世,策薰著於王室。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内,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
元寶月墓誌,北魏 王有容儀,善談謔,懷美尚,蓄奇心,而幼離閔兇,未膺策命。
張瓘墓誌,東魏 昔□表西豐,留侯建帷幄之策;星移東井,常山興締構之功。
竇泰墓誌,北齊 及永安御曆,豫定策之功。
豆盧實墓誌,隋 利銜長策,撥煩理亂。
姬威墓誌,隋 性愛經史,尤長韜策。
謝岳墓誌,隋 以君文諧宫羽,詞和金石,遂舉秀才,射策高第,直門下省。
張道昇墓誌,唐 至若龍韜豹略之術,縱火沉沙之策,莫不研精覃思,窮理盡性。
執失善光墓誌,唐 於時頡利可汗率百萬之衆,寇至渭橋,蟻結蜂飛,云屯霧合,祖即遣長子思力入朝獻策。 《説文》: “策,馬箠也。从竹朿聲。” 金文从竹𣂔聲, “𣂔”爲 “析”字古體。 “策”之字形, 聲符變化很大。“策” 自北魏後,聲符寫法多變,从宋、宗、夾、束。《康熙字典》: 《篇海》亦作筴、 冊。 俗作䇿、 筞, 誤。 楚簡假“”、 “朿”爲 “策”。 上博楚簡四 《曹沬之陳》: “及尔龜(策),皆曰(勝)之。 ”郭店楚簡 《六德》: “新(親)父子, 和大臣, (寢)四𠳵(鄰)之朿(策)(慮), 非(仁)宜(義)者莫之能也。 ”
策★常◎常cè形声,从竹,朿(cì)声,本义为竹制的马鞭,引申为用马鞭赶马、拐杖、古代计算或占卜时用的形状像筹的工具、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片、计谋等,假借为简册(与“册”同)。 策篆隶cè【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竹,朿( cì)声;朿是木芒,刺字初文,兼表意。 【释义】《说文》:“马箠也。”本义指竹制的马杖(头上有尖刺)。赶马的竹杖叫策,皮条叫鞭。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策”后来也表示成编的竹简,意义同“册”。由成编的竹简引申为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又引申为策问。从汉代起,皇帝为选拔人才举行考试,事先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策”。[鞭策]原指马鞭子,用于驱使马匹,喻指督促,激励。[对策]原指应考的人按策上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现引申表示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it is related to竹(zhú,bamboo)in meaning and sounds like朿(cì)in pronunciation, used for giving opinions. 【original meaning】 A bamboo cane(with a sharp spine at the top) for driving horse. 策金文;篆cè[竹(意符)+朿(聲符)→策(《説文》:“策,馬棰也。從竹,朿聲。”策:1.馬鞭,竹制帶刺,用以趕馬前進〈馬策〉,引申爲鞭打督促〈鞭策、策動〉;2.書寫用的竹簡或木簡,通“冊”〈簡策〉;3.計算用的竹籌〈籌策〉,引申爲計謀〈策劃、策略、策動、上策〉。古代考試的一種文體,因書之於策〈竹簡〉,讓應試者作答也用策〈對策〉。)] [唐] 柳中庸《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注:金河,即大黑河,在内蒙古境内呼和浩特市南。玉關:甘肅境内的玉門關。刀環:刀柄上的銅環。) 策筞;筴cè(12画)
【提示】朿, 中间是竖, 不是竖钩; 横下是⼌, 下面不封口,不要错写成口。 *策〔筴 筞〕cè12画 竹部 (1) 〈书〉 赶马用的鞭子,一端有刺。 (2) 用策赶马: ~马|鞭~。 (3) 〈书〉 拐杖: 扶~而行。 (4) 通“册”。古代指编连好的竹简: 简~。 (5) 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 ~问|对~。 (6) 计谋;办法: ~略|献~|束手无~。 (7) 谋划;筹划: ~划|~反|~应|~源地。 (8) 古代的一种计算工具,比算筹小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