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楷体 今古殊形——汉字的形体及其发展汉字是一种充满美学意蕴的古典文字符号系统。数千年来,汉字的形体不断发展演变,从生动形象的早期字形演变成西周时期婉转规整的篆书,再发展成为秦汉的隶书和魏晋以后的楷书,不同历史阶段汉字的外部形态和总体风格特征呈现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变化。 形体是文字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准确把握汉字形体特点及其古今发展演变就可以更好地认识汉字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汉字形体不仅总体上经历了发展演变,还体现为某一时期形成的地域性风格特征,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战国文字。个人书写风格特征,对汉字形体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历史上某些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人,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其书写风格特征也可能会影响到一时风 尚,如李斯整理和书写的小篆,蔡邕书写的隶书石经,颜师古书写的楷书“字样”[1]等。汉字作为一门书法审美艺术,历代著名书法家往往自成一体,在传习其书法作品的过程中,书法家个人的书写风格和习惯,也会对汉字形体发展有所影响。[2] 汉字形体名目繁多,早在秦代就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汉代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文字学研究的主要是汉字通常使用的形体(通行体)以及这种形体在自然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那些书法艺术创作作品、特殊用途的美术字体和工艺性印刷字体之类,一般不作为汉字形体研究的对象,如秦“八体”之“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宋代印刷体(宋体)和现代的“仿宋体、黑体”等。汉字形体名目繁多,下面我们略作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