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以依 “巳”酿出的一对螟蛉 | ||||||||||||||||||||
释义 | 以依 “巳”酿出的一对螟蛉孩子生下来得要起个名,一个汉字产生了也要授个音,这音就是字的名。可是凭什么起名,得有个因,于是,“因”与“音”就成了一个音。这“音”是说明字的名子,而“因”则是说明为什么是这个名子。 “以”的本意是男性持一己之厶,故“以”有“用”、“使用”、“恃持”等凭借之意和有“从”、“跟”、“依照”等引申之意。反映的是男性一种生理现象与生殖欲望。因此, 古人就给予 “以”、“㠯”寄托以蕃衍生殖的美意,从 “以”、“㠯”所组构的汉字即可管窥一斑。 似: 二人合“厶”,形声兼会意字。孕育和出生的人与父母之体貌相像。 姒: “女”、“人”合“厶”,形声兼会意字。蕴生殖之美誉。传说大禹的母亲曾“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禹母姓姒,母系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因而禹以母姓。《史记》:“太史公曰: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故有夏后氏、有扈氏……”姒通始意,是说姒这个族落从 “姒”开始繁衍生息,兴旺发达。姒,不仅有生殖上的旺盛之意,而且也是载誉女子美貌的字。地处秦、晋、豫黄河三角洲地带的今合阳县东,洽 (音合) 川湿地有个处女泉,即太姒泉,受泉水琼汤玉液的滋润,那里自古多出美女,传说吞神珠薏苡的禹母、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周文王之妻太姒就生长在这里,《诗经·大雅·大明》 中就有“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的记载。西周末代国君周幽王的宠妃褒姒,更是个有名的倾国之女。太姒泉现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汤浴之盛引诱得惜玉怜香者络绎不绝。 苡: 禾本科植物,花生于叶腋,果实椭圆,果仁白色,学名薏苡,也称薏米、薏苡仁,可入药。据载有利水渗湿、祛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生精抗癌之功效。薏苡是个促进生殖的好东西,世称“薏苡明珠” (这里是对原意的假借)。闻一多在他的 《匡斋尺牍》 中论及时说: “利尿、强壮的药草——薏苡”。薏苡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是一千多年以前东汉扶风人骠骑大将军马援引进的,在引进薏苡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呢。据《后汉书·马援传》载: “初,援在交阯,尝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谗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看来一个人要做一些好事也是不容易的,这谗言诬告随时有之。后来人们就将因涉嫌而被诬告者称之为薏苡之嫌,清代人朱彝尊在 《曝书亭·酬洪升》 诗中还留有“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的诗句呢。不过,“薏苡明珠”的美谈并不可靠,传说夏禹的父亲娶有莘氏之女女嬉,女嬉年岁已大,却未有生育,一次,出外玩耍,采食了薏苡,而怀孕生禹。薏苡以怀孕生子的信仰由来已久。 苢: 与“苡” 同音、同形也同意,只是所标意的对象不同。苢也作苡,芣苢,也是一种人们赋予有生殖色彩的草本植物。《诗经·风·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首诗运用反复渲染的手法来表现周人采集芣苢的情景。芣苢,草名车前子,也称车轮菜,可食,籽入药,《左传》: “车前也,宜怀妊。”就是说车前子有医治不育症、促使妇人怀孕的功效。从字源说 “芣苢” 即 “不以”,它演绎了“胚胎”二字,“苢”与“孕”字的发音有关。“不”甲骨文字形是植物花苔即“萼”(雌蕊) 的象形文字,是说植物花期过后子房(萼)逐渐膨胀以隐示妇人月经(花期)过后怀孕生子。发音bu (不),否定词,是对男人性要求的拒绝。看来,这古人如此重视芣苢的采集不是没有原因的。 “依” 与 “以” 同源同音,都有凭借之意,但“凭借”的意域不同。如果说“以”是男性持己之一厶是 “恃执” 的标意符号的话,那么,“依”就是胎儿对于母体依赖的标意符号。甲骨文的 “依”从衣从人,“人” 在 “衣” 中,为象形、形声、会意于一体。殷卜用作人名。人在衣中会意为 “人”在母腹的胞衣之中,这里的 “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衣服,而是 “人” 的第一件 “衣”,是 “人” 依于胞衣,而托之输送、提供营养,才逐渐发育成人的 “衣”。有人解释 “依”时往往把 “衣”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衣服对待,舍本求末,殊不知这未免也太直观、实用了一些。《说文》: “依,倚也。从人衣声。” 许慎的解释也有偏颇,倚是偏斜着身子的依,“人”在腹中是看不见所倚何物的。可是金文的 “依”正应了许氏之说。金文的 “依” 从 “衣” 从 “立” (立在甲骨文时是站立之人形),人在 “衣” 中立。可见,由于字形的讹变,而导致对于字意的曲解,古往今来是常有的事。连许慎这样的人也不能幸免。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中的“依” 就有依托、依傍之意,我们恐怕是不能以“倚” 易 “依” 的吧。小篆的 “依”,将胞衣内的小人物挪了出来,改作立人旁,这样一来,右边的“衣”作胞衣之解就显得晦涩,于是使得后世对“衣”的原本取象与原本之意就生疏起来了,难怪许多释家把甲骨文的“衣”解释为“大襟上衣”。楷书的“依”,从人从衣,“衣”的胞衣之形被撕得片片张张,依的象形蕴味也从此彻底丢失。 从构形上讲,“以”是男性恃持一己之厶,求得生理与心理欲望的满足,不外是男性生殖的崇拜的遗存;“依”是标意胎儿对于母体的依赖。恃持也好,依赖也罢,都是“巳”酿出的一对螟蛉。 从字源学的角度讲,依、也、衣、阴、都以“依”音为声母,同声同源,都是八卦连山体阴性符号 “∧”的构字,它给字的属性均为阴性,其本原的造字理据都是含盖人体生殖部位的用字。 为了说明以、依、倚三字相互的区别,试作一些对比: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汉字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中的准确性) |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