粦() 甲骨文合集261,殷 貞乎粦竹一牛吉。
史牆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5,西周中期 子(粦)(明)。 按: 綴加“口”。
虎簋蓋,考古與文物1997年03期,西周中期 不(丕)顯朕剌(烈)且(祖)考(粦)朙(明)。
䚄簋, 中國歷史文物2006年03期,西周中期 女(汝)廼諫(訊)有粦。 按: 綴加雙足形。
編鐘, 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774,西周晚期 不(丕)顯朕皇考克(粦)朙(明)。 《説文》: “粦,兵死及牛馬之血爲粦。粦,鬼火也。从炎、舛。” 甲骨文象人身周圍有磷火點點之形。金文或增“口”,或增雙足形。
粦lín(甲) (金) 金文的下半部与“舞”字相同,表示脚在走动;上半部是“炎”,两个“火”字,意思是火在走,在移动。这种能自己移动的火,俗称“鬼火”,实为磷火。古代枯骨暴露于旷野之中,其中的磷游移于空中,黑夜可见磷流动的光。隶书将“炎”讹变为“米”。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in 阳平:粼(碧波粼粼) 嶙(瘦骨嶙峋) 辚(“车辚辚,马萧萧。”——杜甫《兵车行》) 磷(磷肥) 瞵(注视,鹰瞵鹗视) 麟(凤毛麟角) 鳞(鳞次栉比) 遴(遴选) 去声:膦(一种化合物) 粦(lín)此“燐”之正字。从炎,从舛。 125.趣談“粦”字粦,金文完全像一人走路走得滿身大汗,到了篆文這個人身發生了訛斷,被許慎誤以爲“炎”,其實是淋本字。
粦金文;篆lín[獨體象形。(《説文》:“粦,兵死及牛馬之血爲粦。粦,鬼火也。從炎舛(chuǎn)。”不確。所謂“舛”即左右兩脚叉開的樣子。金文“粦”像人走路,走得大汗淋漓。篆文人體發生訛斷,大汗淋漓的人變成了“炎”,因而“粦”被錯誤地認爲是“鬼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