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戰國 四月、五月, 是胃(謂) (亂) (紀)亡。 按: “己”下增口符。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1,戰國 臨事之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5,戰國 五 (紀)必(畢)周, 唯(雖)貧必攸(修)。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26,戰國 五(伍)之 (閒)必又(有)公孫公子,是胃(謂)軍紀。
 中國璽印類編463.1,戰國 紀釿。
 馬王堆漢墓帛書·陰陽五行甲篇,西漢 紀星已祭。
 居延新簡EPT52.385A,西漢 紀音印。
 漢印文字徵 紀居舍。
 漢印文字徵 紀鳳。
 圉令趙君碑,東漢 □□紀伐,以毖後昆。
 史晨前碑,東漢 綴紀(記)撰書。
 檀賓墓誌,北魏 在郡半紀,訴病歸京。
 豆盧實墓誌,隋 在家必聞,立朝可紀。
 任軌墓誌,隋 董司綱紀,咸爲稱職。
 李賢墓誌,唐 敬緝遣塵,紀盛烈於黄絹; 庶垂來代,勒不朽於玄房。 按: 糸符簡化,字形同今之簡化字。
 李景陽墓誌,唐 君諱景陽,隴西成紀人也。 《説文》:“紀,絲别也。从糸己聲。” 戰國時期“紀”字寫法尚未定型,主要體現於聲符上,或作“己”或作“己”下增口(上下結構)。另外, 金文多假“己”、 “㠱”爲“紀”。 己侯 鐘: “己(紀)𥎦(侯) 乍(作)寶鐘。 ”師㝨簋: “㠱(紀) (萊) 。 ”
紀纪, 金文; 篆jì[糸(絲,意符)+己(聲符)→紀(《説文》:“紀,絲别也。從糸己聲。”紀,記載:紀年。紀念;一百年:世紀;法度:紀律。)] 《詩經·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滾滾長江與漢水,匯總南方小河道。) [西漢]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順應天地四時運行的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