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125,殷
索尹子人。

伯壺蓋, 殷周金文集成9702,西周中期
易(賜)白(伯)□束索(素)絲束。

師克盨蓋,殷周金文集成4468,西周晚期
易(賜)女(汝)(𩰤)鬯一卣赤市五黄赤舄□□(駒)車𠦪䡈(較)朱虢(鞃)□冟(幎)熏(纁)裏畫轉畫(𨍌)金甬朱旂馬(四)匹攸勒索戉。

曾侯乙鐘(中三8),殷周金文集成328,戰國早期
於索(素)宫之𩒺。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167,戰國至秦
先索以稟人。

古璽彙編3898,戰國
公孫索。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行母(侮)而索敬。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405,西漢
邋軍以索陳(陣)。

居延新簡EPF22.25,西漢
㹆索二枚。

漢印文字徵
索尼。

漢印文字徵
索宫印信。

王舍人碑,東漢
念在探嘖索隱,窮道極術。

黄庭經,晉
下于嚨喉何落落,諸神皆會相求索。

赫連悦墓誌,北魏
幽無不索,理無不順。

元暐墓誌,北魏
雅好斯文,草隸之工,邁於鍾索。

碧落碑,唐
勞乎靡索。

王崇禮墓誌,唐
松楸蕭索,遥迎鑾鼓之聲。

竇季餘墓誌,唐
會今相國賛皇公撫寧西川,索才振滯,頗熟其勞。
《説文》: “索, 艸有莖葉, 可作繩索。从、 糸。杜林説: 亦朱木字。”
甲骨文、金文字形从廾从糸,會雙手搓絲成繩之意。西周晚期形體在“糸”之上端綴加“”。後來上端絲頭與“糸”脱離, 爲隸書和楷書形體之所本。

索,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象繩索之形,金文增 “廾” 作意符。本義是繩索,引申爲絞搓、搜求、索取、求索、探索等義。用作名詞有法度等義,當由比喻義而來。卜辭或用作方國名。銘文或用本義,或用同“素”。提示:“素”由“索”字分化而出,當即甲骨文二字,字形以雙手持束絲或繩索會意,蓋 “素” 初指原始織物,固由絲麻纖維絞綫編織而成,與 “索” 形音義皆一脈相承。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或有訛變。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常◎常


suǒ表意,从糸,上象茂盛的草木,糸指绳索,隶定为“索”。本义表示以草木茎和叶等搓制绳索。(一说金文从廾从素,廾为双手,故表示用手搓丝成绳。)引申为粗大的绳子或链条、搜求、要、取等,假借为孤单,由此引申为没有意味。
【辨析】
❶以“索”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uo:嗦。
❷索/绳 见368页“绳”。

suǒ

象形会意字,下为丝,小篆上像绞绳的工具。《尔雅》说:“小者谓之绳,大者谓之索。”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uō
嗦(啰嗦)

(suǒ)

繩索也。从𣎵,从糸。𣎵,普活切。

*sak

[甲骨]
[金文] ()
[小篆] 《說文》: ,艸有莖葉可作繩索。 从、 糸。 杜林說:亦朱巿字。(六篇下)
繩索合股之形。或加手表示糾繩的動作。

suǒ

(10画)

【提示】十的第二笔是竖,不是撇。糸,6画,第五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

*suǒ

10画 糸部 
(1) 大绳子;粗链子: 绳~|铁~桥。
(2) 寻找;搜寻: 搜~|上下求~。
(3) 要;讨取: ~赔|~贿。
(4) 〈书〉孤单: 离群~居。
(5) 〈书〉寂寞;没有意思: 兴味~然。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20: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