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 曾侯乙墓62,戰國 弇 , 紫綳。
 曾侯乙墓124,戰國 一真楚甲, 索(素), 紫 之 。
 包山楚簡·遣策276,戰國 臼 (鑣), 紫拜(轡)。
 戰國楚竹簡滙編·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竹簡第二組遣策4,戰國 一紡帬,與絹紫裏。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齊紫,敗素也。
 江陵一六七號漢墓·簡4,西漢 紫蓋一。 按: 由上下結構改爲左右結構。
 賈仲武妻馬姜墓記,東漢 朱紫繽紛。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上合紫臺。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紀綱萬里,朱紫不謬。
 高緊墓誌,隋 陪扈紫宫,羽儀青瑣。 《説文》: “紫,帛青赤色。从糸此聲。”
紫★常◎常
zǐ形声,从糸,此声,本义为蓝色和红色合成的颜色,引申为紫色的衣冠或饰物。 紫 金文; 篆zǐ[糸(絲,意符)+此(聲符)→紫(《説文》:“紫,帛青赤色。從糸,此聲。”紫,在可見光中波長最短,紅與藍合成的顔色:紫紅。)] [西漢] 司馬遷《史記·孝景本紀》:“後三年(公元141)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三十日),雷。日如紫。”(這是一千八百五十多年前,我們祖先記録下來的“天象”和“氣象”的怪異。) [宋] 朱熹《春日》:“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紫zǐ(12画)
  【提示】止,位于字或部件的左边时,末笔的横改提。匕,不要错写成七。糸,6画,第五笔宋体是撇,楷体是点。 *紫zǐ12画 糸部 红和蓝合成的颜色: ~菜|~砂|~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