縷( )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氒𠂇(左)𡙕(執)縷。
 戰國楚竹簡滙編·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竹簡第二組遣策2,戰國 一兩 緹縷, 一兩䛠縷, 一兩 縷。
 包山楚簡·遣策259,戰國 一魚 (皮)之縷(履)。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45,戰國 佳䘷縷。
 居延漢簡甲編1374A,西漢 絳縷五百系。 按: 隸變理據皆無。
 侍其䌛墓木牘, 西漢 枝縠囼衣縷上禪各一。
 武威漢簡·甲本服傳53,新莽 有事其縷。
 馬少敏墓誌,隋 編之史籍,無煩覶縷。
 杜君妻鄭善妃墓誌,隋 絺組爲模,針縷成詠。 《説文》: “縷,綫也。从糸婁聲。”
縷缕, 金文; 篆lǚ[糸(絲,意符)+婁(聲符)→縷(《説文》:“縷,線也。從糸,婁聲。”縷,線〈千絲萬縷〉。)] 《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徵,粟米之徵,力役之徵。君子用其一。”(國家稅收有布帛之徵,榖米之徵,人力之徵。有德的國君只徵一種稅。) [宋] 王禹稱《點絳唇》:“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水村漁市人家少,炊煙也寥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