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然
1 惶恐貌。
《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闻之,不待时而入见景公,公汗出惕然。」 汉 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闻之,惕然而恐。」 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 2 忧虑貌。
唐 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爲臣子,谁不惕然。」 宋 陆游《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无名氏《四贤记・义劝》:「你虽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将迈矣,君可惕然。」 3 警觉省悟貌。
《史记・龟策列传》:「元王惕然而悟。」 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郭汾阳治第,谓工人曰:『好筑此墙,勿令不牢。』筑者释锤而对曰:『数十年来,京城达官家墙皆是□□筑,今某死,某亡,某败,某绝,人自改换,墙固无恙。』令公闻之,惕然动心,即日请老。」 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在坐诸友闻知,惕然皆有惺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