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缾( ) 孟 瓶, 殷周金文集成9980, 春秋 鄀□孟 乍(作)□行 (瓶)。 按: 从缶比聲。
 戰國楚竹簡滙編·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竹簡第二組遣策22,戰國 一 垪。 按: 从土并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44,戰國 气(汔)至, 亦母(毋) (繘)汬, (羸)丌(其)缾(瓶), 凶。 按: 構件位置異。
 漢印文字徵 缾廣印。
 僧暈造像記,北魏 七寶瓶。
 法澄塔銘,唐 遂持瓶鉢一十八事,頭陁山林。
 思恆墓誌,唐 甞致舍利一粒, 後自增多, 移在新缾,潜歸舊所,有爲之福,所以濟群品也。 《説文》:“缾,𦉥也。从缶幷聲。 , 缾或从瓦。 ” 見於春秋時期的“缾”字从缶比聲。“比”與 “并”古音近而致聲符换用。在漢字的古文字階段,“缶”、“皿”、“瓦”、“土”等部首經常换用,形成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