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休床 功成名遂话说 “休” |
释义 | 休床 功成名遂话说 “休”(甲) 毛泽东先生曾经说过: “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我在床上的时间可能更多些,所以一定要搞舒服。” 生活是个永不休止的符号,无论是在荫翳的大树底下,还是在舒服的床笫之上,都不会留下停止的脚步,它给人以享遇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饮溺人生的苦水,体味这其间的甜蜜与凄楚,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 休与床,都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带有戏剧性的重要平台。 人,从产床上来到人间,又从病床上告别人世,床是人的生命平台。毛泽东先生曾经说过: “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我在床上的时间可能更多些,所以一定要搞舒服。” 老人家所谓 “一定要搞舒服” 的床,不纯是为了休息,而更多的应该说是为了工作。于是,本篇就从 “休” 与 “床” 说开去。 床在今时是家中供人平躺休息的一种设备。比恋人还要依恋。其间的诡秘奥妙,全都在这个“床”和“休”字方块形的宝盒子里藏着。 “休”,从甲骨文到楷书,一脉相承,从人,从木,为会意字。是人在树阴之下游憩、休息、歇息的意境。 休,离不开劳动。不劳动,休息就无从说起。《诗经·大雅·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是奉劝统治者: “百姓真劳苦啊,请给他们些许的休息。”这里的“休” 表述的是它的义本。而“休”,在欧阳修的笔下,更显得情趣盎然,他的名篇《醉翁亭纪》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他给 “行者休于树” 的 “休” 赋予了一种独有的诗的意境。 休的本意是人在树阴之下歇息。从本意引申有两大类义项: 一类是因歇息产生有: (1)停止之意,《诗经·大雅·瞻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韩非子·内储说上》: “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 如休战、善罢甘休等。 (2)完结之意,《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3)中止之意,“休” 在封建社会是丈夫遗弃妻子终止婚约的一字诀。 (4)辞退之意,白居易《自问》诗句: “官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杜甫也有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 (5)勿,莫,不要之意,杜甫《诸将》: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李商隐也有 “休问梁国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的诗句。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罢、了之意,宋李清照《玉楼春》词: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一类是歇息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因此,“休” 又引申出如下义项: (1)喜悦舒畅,《诗经·小雅·菁菁者莪》: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译成今文便是:“杨木船儿水中荡,上下起伏随波浪。终于见到君子面,不由喜悦又舒畅。” (2)美好之意,《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白话诗曰: “南地的乔木高又大,不能在那儿安个家。戏游汉江的姑娘哟! 我却无法与你接答。” 唐代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千载休期,时难再得。” 这里的休有美好之意。 (3)吉庆欢快,《尚书·大甲》中:“实万世无疆之休。” (4)福禄之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以礼承天之休。” 休,福禄也。 (5)美善之意,《诗经·大雅·民劳》:“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这里的 “休” 具有美善之意。 (6)安逸平静之意,《左传·襄公九年》: “若能休和,远人将至。” (7)祥瑞之意,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8)盛美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 (9)清明之意,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 “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 (10)休是戚的反面,但形影不离。休戚相关,讲的是祸与福的辩证法。 (11)树阴,《汉书·倢伃传》: “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在赤日炎炎,田间劳作的夏天,在一棵树冠之下歇息,这时头上那顶草帽就是最好的坐垫。绿荫之下,黄土地上,树叶哗哗,凉风习习,或折嫩枝,结草卦,或画地框,下土棋,或风凉趣语,或打情骂俏,那种惬意与愉悦一个远离野风世俗的人是难以想象和享受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看来这“休”不纯是休止符,“休” 自有休的道理,也有休的好处。 “休” 中藏有 “止” 与 “兴” 两大意蕴,体现和充满辩证法,反映着事物普遍的不止不行、不塞不流的大道理。 “休”,也是个组字部件,从 “休” 所组构的形声会意字,无不体现它的那两类义项: 咻:从口会意。一张飞着唾星的嘴,打破了原有的安宁与寂静。 庥: 从广(音庵,房屋的标意)会意。在树阴之下是歇息,回到家里更是歇息。 鸺: 从鸟会意。猫头鹰,人们匿迹歇息之间,正是它兴奋 “工作” 之时。 貅: 从豸 (即彖)会意。牙齿锋利的猛兽。不甘罢战的军旅。 髹: 从髟(像头发一样的刷子)会意。生漆能使人皮肤过敏,涂于器物之上许多人是不可接近的,故曰休。 “休”,是闯入直面的 “——” (休止符),是举起五个并摆指头同时向你摇动的手,是示意不可前行的摇头,是诙谐幽默的提醒。唐代文学家司图空写有《休休亭记》: “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他把个“休”的好处说了一大堆。其实,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有气数的,都应该是当至即止的,吃饱了要知道搁碗,车是不可吆进窑老的。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的一段道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休,包括退休、离休、罢休、甘休,真好! 《说文》: “休,息止也。从人依木。”休,殷墟卜辞用作美善之意,“王休。” “不其休。” 也用作地名,“王往休,无灾。”(休在今山东滕县休城)是说商王去休地平安无事。 “休”的构形与标意的演绎,具有文学家的诗境,思想家的辩证,哲学家的理性,当然这也是引发文字学家应该具备的品行。 甲骨文❶的 “床” ( ![]() ![]() 甲骨文 ❷的 “床” “,从“宀” (音绵,房屋的标意),从“ ![]() ![]() ![]() 金文的 “床”。 小篆的 “床”,从“ ![]() ❷的 “床”,从“广”,从 “木”,为会意字。将 “木”挪入敞屋,或坐或睡也无不可。 床的本意是供人歇息、睡眠的设备。《释名·床帐》: “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木兰词》:“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用的即为本意。引申有: (1)放置器物的坐架,徐陵《玉台新咏序》: “翡翠笔床,无时离手。”除笔床外还有琴床。 (2)像床一样的器具,如车床、刨床、机床、冲床、钻床等。 (3)像床一样的平坦地面,如河床、苗床、温床等。 (4)古代井上的围栏也称床,李贺《后园凿井歌》: “井山辘轳床上转,水声繁,丝声浅。”《宋书·淮南王篇》: “后围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5)床也用作量词。 床,有时也是病人躺卧治疗、产妇生产的设备,因此,病字头的 “疒”是由 “ ![]() 《说文》: “牀,安身之坐者。”看来古代的床是坐卧两备的设置。 自从人类有床以来,床上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其中一些事许多人不愿说,也说不出口,而今却被当代的艺术家们频频以“床上戏” 的立体效果演示了出来。三国时,曹操就演过一出 “床头戏”。据《世说新语·容止》记载:东汉末年魏王曹操使崔琰化妆成他的模样去代见匈奴使者,而自己捉刀立于床头。会见一毕乃问使者: “魏王如何?”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而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而古往今来,最能演绎 “床上戏”的,莫过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办食堂,特别是他的晚年,“文化大革命”中,他的政治生涯乃至国家的命运和他那张特制的大木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他不但在床上看书、批阅文件,而且也在床上会见部下,讨论和决定军国大事。“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决策,大多是在他的床上“浮想联翩”地酝酿出来的。毛泽东在床上演绎出了中国大地的许多悲喜剧。后来他的秘书李锐先生在《秦城忆旧》中还写过七绝诗志以印象,头两句是: “一墙古籍半床书,谈笑风生塌上居。” 毛泽东书明代诗人高启《梅花》一首 生活是个永不休止的符号,无论是在荫翳大树底下,还是在舒服的床第之上,都不会留下停止的脚步,它给人以享遇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饮溺人生的苦水,体味这其间的甜蜜与凄楚,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 休与床,都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带有戏剧性的重要平台。 功成名遂话说 “休”。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