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羌姜 中华民族的始族 |
释义 | 羌姜 中华民族的始族(甲) 人类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迈出了它的惊人脚步:开发大西部。中华民族在时间大约相隔一万年的今天挺进西部,去寻找它自己过去的足迹,这无疑和当年羌族的精英后裔东徙一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世纪壮举。 中华民族的龙脉在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 从青藏高原出发,有五大龙脉缔造了中华文明。可是,其中四支或因自然环境的变迁,或因自然灾祸的剪灭,或因人种的自然融合,都未能留下它的传承脚声,都未能留下自己的继承因子,而都悄悄的从历史的边角中退去。惟独巴颜喀拉山一秦巴山一华山一嵩山一泰山这一支燧人氏、伏羲氏羌族昆仑文明便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母型。 中华龙脉的顺延就从青藏高原出发。 中华历史的发端就从中国西域开始。 中华民族的发迹就从西部羌族说开。 中华文明的肇始就从“羌” “姜”论起。 羌与姜,羊毛出在羊身上,同出一个生活原形,同为昂字韵。 甲骨文的 “羌”,像人戴羊角形,独体象形字。人戴羊角是因为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狩猎时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皮戴角装扮成兽类的样子,以迷惑猎取对象,以便接近于野兽而射杀擒获之。后来,大多狩猎民族以披皮戴角为装饰,也有以此为美观、身份、尊荣的体现。《说文》: “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羊亦声。”许慎是按小篆形体所作的解释,说从人,羊声欠妥,说西戎牧羊人是对的。 西戎牧羊人即古羌戎民族,是以渔猎牧羊为生计的游牧民族。发祥于青藏高原的羌塘一带。大约三万年以前的晚更新世中期,全球变暖,加之那里有优越的高原草甸、湖泊盐池与湿润的气候,使那里的羌族人生活得挺好。可是,到了一万多年以前,地球上迄今最后一个冰期的到来,打破了他们甜蜜的梦想和平静的生活。冰川下移,雪线下降,莱草不生,羊群倒圈,加之刺骨的冷风实在难以为生。于是他们顺着古昆仑山脉向下逐步进入祁连山、河西走廊和弱水、黑水、丹水、羌水以及合黎山、龙首山与天祝古浪之间。 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全球变暖,羌人继续往东移动,在甘肃东南与陕西西南交会地带寻找了一块相对理想的生存空间。后来又发现了适宜农耕的关中大平原,大约经过一千多年的生息繁衍,又形成了许多新的部落群体,如有巢氏、燧人氏,而兹族、华族、婼族、胥族、仇夷族、雷泽族、盘瓠族等等都是燧人氏的后裔。 后来,华族与胥族因合婚而融合称华胥族,赫族与胥族因合婚而融合称赫胥族。传说华胥族女首领与雷泽族酋长交合而生伏羲、女娲。赫胥族的后裔是炎帝神农。夏后氏的祖先也是羌族,大禹就出生于西羌,《史记·六国年表序》: “故禹兴于西羌”,陆贾《新语·术事》:“大禹出于西羌”,《盐铁论·国病》也云:“禹出西羌”。《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𫋳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即岐水。传说中伏羲、女娲为兄妹,炎帝、黄帝为兄弟,应该说是同族而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同母所生。黄帝与炎帝不仅同根,而且同居于关中西部今宝鸡及宝鸡西北一带,黄帝理应为羌族后裔。殷商族的祖先是华胥族的一支,舜封国为商,在今陕西商洛县一带。羌族是他们的祖族理应不成问题。 甲骨文二款的 “羌”,在一款字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横,意向 “羊”形发展。金文一款的“羌”与甲骨文二款同。二款的 “羌”,又增加一横,在 “人” 的中部增加了一个八卦归藏体阴性符号“●”,“●”具有生殖繁衍的标意。小篆、楷书从儿(人)从羊,羊也声,为形声字。 羌族是中华民族的始族,这大概是不争的事实了。可是,到了殷商王朝,正是因为羌人居于夏王朝的故国(今晋南一带),与夏王朝的血统关系,商汤灭夏以后,羌人亡国之心不死,对于殷商政权时有觊觎,对殷商也是时宾时叛,互相的战争频繁,商人对待羌人也相当残酷,这在殷墟卜辞中多有记载。后来,羌人助武王伐纣灭殷又立了大功,这是以后要叙说的话题,恕不赘言。 甲骨文一款的 “姜”,像女性头戴羊角装饰,为独体象形字。二款的 “姜”增加了 “羊” 的形状,从女羊声,为形声字。从金文到楷书一脉相承,从女羊声,为形声字。 羌与姜同声,同出于 “羊” 的生活原形,但寓意迥然,不可混同。羌是羌人族落的名称,而姜则是羌人族落中女主的姓。在母系族落中,“知其母,不知其父”,母亲所生的子女,一律随母而姓,世系以母系血缘下统。 在古老的中华文明历史中,羌族的女性可是给华夏民族没有少争光辉。 《春秋世谱》: “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伏羲、女娲三皇之首。 “禹出西羌”。有记载大禹为西羌女修己生于今陕西西南部宁强(原强为“羌”)一带。后随父鲧向东迁居到今河南中部的嵩山附近。大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诗经·鲁颂·宫》:“赫赫姜嫄,……是生后稷。”周朝始祖后稷为羌族女子姜嫄所生。 《诗经·大雅·绵》: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人先公古公亶父的老婆(姜女)生王季,王季即文王之父。 《国语·周语中》: “齐、许、申、吕由太姜。”太姜即王季之母。齐、许、申、吕四大(姓)诸国皆太姜族亲之后。 《诗经·大雅·思齐》: “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段古诗,翻译即: 美好温顺的周姜,她是文王的好妻子,她继承姜姓女子的美德,生下百男兴王室。文王百子,太姒所生,周初封国各地全国许多姓氏皆源于此。 《左传·昭公六年》: “当武王邑姜方震(娠)大叔,梦帝谓己: ‘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是说武王的妻子邑姜身怀太叔,天帝托梦给未出生的孩子起名虞,并将唐国封给。邑姜也是一位羌族的英雄女性。 《史记·殷纪》: “(契)封于商。”《正义》引《括地志》: “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帝喾之子卨(契)所封也。”商国即在今陕西商洛一带。商人系华胥族裔支,由商洛发迹,便顺洛水直取豫中,后灭夏,建立了殷商王朝。 最值得称颂的英雄母亲应该是少典族的有𫋳氏女,她出脱了两位惊世之人,一位是炎帝神农,一位是黄帝轩辕。而少典族就是古羌人雷泽氏与仇夷氏合婚的裔支。 晋《帝王世纪》:炎帝“母曰任姒,有𫋳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神龙首,感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汉书·人表考·卷一》说“少典娶有𫋳氏,名附宝,行于郊野,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于天水。” 在“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母系社会,用 “有感而生” 来自圆其说是能够理解的。炎、黄二帝的创世之作,不是本节要讨论的内容,恕不铺陈。 人类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华儿女在中华大地上迈出了它的惊人脚步——开发大西部。中华民族在时间大约相隔一万年的今天挺进西部,去寻找它自己过去的足迹,这无疑和当年羌族的精英后裔东徙一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世纪壮举。 羌姜,中华民族之根。 甲骨刻辞到了炉火纯青,美到极致的地步。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