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0070,殷
癸卯卜, 王曰: 耑其
按: 上象枝葉,下象根鬚之形。

甲骨文合集6843,殷
戎其大耑。

甲骨文合集8266,殷
貞耑……受[年]。

義楚觶,殷周金文集成6462,春秋晚期
義楚之祭耑(鍴)。
按: 用作“鍴”。

徐王又觶, 殷周金文集成6506,春秋晚期
(徐)王又之耑。
按: 上部訛變爲

十七年春平侯鈹,考古1991年01期,戰國晚期
大攻𪱛(尹)(韓)耑。

古陶文彙編3.1224,戰國
耑。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30,戰國
三行之後,句(苟)見耑(短)兵,毋怠, 毋思(使)民矣(疑)。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98,戰國
喪, (仁)之耑(端)也。
按: 下部訛變爲近似“而”形。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47,戰國
文王於是𫊝(乎)素耑(端)(褰)裳行九邦, 七邦(來)備(服),豐、喬(鎬)不備(服)。
按: 用作“端”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亙先9,戰國
先又(有)耑(短),焉又(有)長。
按: 用作“短”。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耑見必得,得有巨才(哉)!

魏君墓誌,唐
視華山之蓮,向秋耑落。
《説文》: “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
甲骨文上象植物枝葉冒出地面,下象根鬚之形,爲植物初生之象。爲尖端之“端”的初文。金文上部始變爲, 楚簡下部變作 “而”形, 隸變作 “耑”。

duān

象形字,上半截“屮”为草木初生发芽抽叶的形状,下半截像根须,本义为草木初生的芽头。另读zhuān,同“专”。《集韵》:“昌缘切,音‘穿’,罄穿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duān
端(端正)
tuān
湍(湍急)
zhuān
颛(颛臾)
chuan
阳平:遄(遄往)
篅(方言,盛粮食的圆囤)
上声:喘(喘息)
chuai
阴平:揣(怀揣)
去声:踹(脚底用力猛踢)
ruì
瑞(瑞雪兆丰年)
相关链接
以上声母均为舌尖音,chuai与chuan仅韵尾略有区别,属近似音。

(duān)

多官切。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按】題,額頭。耑本義爲開端、發端,後借用端直、端正義的“端”來表示,於是“端”行而“耑”廢。

35.趣談“耑”字

耑,甲骨文像埋在地下的植物的宿根,在雨露的滋潤之下,開始從頂部萌發,在其上部用了一個示動符“止”,意即從這裏發出,表示頂端。這個“止”到了篆字訛變爲“山”,許慎先生誤以爲“屮(chè),草木剛長出來”,真有點“歪打正著”。


甲骨文;金文;duān

[《説文》:“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耑,甲骨文像植物的“宿根”在“雨露”的滋潤之下,開始向上“萌發”。金文省去“雨露”。篆文繼承金文。“止,之”是示動符,表示“從這裏開始生長”。會意爲“開頭”〈開耑→開端〉。由此可見耑爲“端”本字。]
[東漢] 班固《漢書·藝文志》:“言感物造耑,材知(智)深美。可與圖事,故可以爲列大夫也。”

*twan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七篇下)
象植物根部之形。

(duān)

,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属皆从耑。臣铉等曰:中一,地也。”(多官切)
徐锴《系传》曰:“题犹额也,端也。古发端之耑,直如此而已。一,地也。”
甲骨文作,上部和止字形近,象草木初生上部歧出的样子,下部象根须,点者象水。罗振玉说:“卜辞耑字增八象水形,水可养植物者也。从止,象植物初茁渐生歧叶之状,形似止字而稍异。”[1]春秋时期,字形或作。战国望山楚简作,郭店楚简作,均与小篆形体相近。许慎说,字象植物初生的上端,上面象植物初生抽拔之形,下象植物的根。构意为开端。如《汉书·艺文志》:“言感物造耑,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颜师古注:“耑,古端字也。”
耑部没有属字。不过“耑”作声符构字较多。

duān

9画 山部 古同“端”。多用于人名。
 另见zhuān“专”(529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8: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