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 ) 耒作寶彝卣,殷周金文集成5117,西周早期 耒乍(作) (寶)彝。 按: 上象柄,中象踏腳,下象掘土之杈。
 耒父己尊,殷周金文集成5647,西周早期 耒父己。
 谷朗碑,三國吴 府君諱朗,字義先,桂陽耒陽人。
 王君妻陰好兒墓誌,唐 欣欣負戴,捨耒恭虔。 《説文》: “耒, 手耕曲木也。 从木推丯。 古者垂作耒㭒以振民也。 凡耒之屬皆从耒。” 《説文》“手耕”,張舜徽《約注》引王元穉説: “手耕者,對乎牛耕而言也。三代以上皆手耕,至戰國牛耕行。”“曲木”,《易·繫辭》: “楺木爲耒。”金文“耒”,上象柄,中象踏腳,下象掘土之杈。
耒★规◎常
lěi象形,金文象耒形,小篆字形有变化,隶定为“耒”。古代一种掘土的农具。 【辨析】 ❶以“耒”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农具、耕作有关,如“耙、耖、耧、耕、耘”。 ❷以“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ěi:诔。 ❸在台湾,“耒”的起笔是撇,不是横。 *耒lwər[甲骨] [金文]( ) [小篆]《說文》: ,耕曲木也。从木推丰。古者垂作耒枱,以振民也。凡耒之屬皆从耒。(四篇下) 手推耕犁之訛變,藉字所析出。 △耒lěi6画 耒部 〈书〉 (1) 翻土农具耜(sì)的曲木柄。 (2) 一种形如木叉的翻地的农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