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3942,殷
庚子卜, 耳, 貞不死。
按: 象人耳之形。

甲骨文合集9395,殷
……耳五十……

甲骨文合集13630,殷
貞疾耳隹㞢

甲骨文合集13631,殷
……疾耳隹㞢……

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955C,殷
耳。

耳戈,殷周金文集成10672,殷
耳。

耳壺,殷周金文集成9461,殷
耳。

耳方彝,殷周金文集成9835,殷
耳。

耳卣, 殷周金文集成4867, 殷
耳。

耳作父癸器,殷周金文集成10574,西周早期
耳乍(作)父癸□(尊)彝。

亞耳祖丁尊,殷周金文集成5865,西周早期
亞耳乍(作)且(祖)丁(尊)彝。

衍耳父乙尊,殷周金文集成5825,西周早期
衍耳乍(作)父乙彝。

耳尊,殷周金文集成6007,西周早期或中期
𥎦(侯)各(格)于耳

古璽彙編2952,戰國
□耳。

包山楚簡·文書190,戰國

耳,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象形,本義是耳朵。卜辭或用本義,或用作氏族名。銘文或用作人名。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常◎常


ěr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耳朵形,隶定为“耳”。本义为耳朵,引申为形状像耳朵的东西、位置在两旁的等,假借为古汉语助词,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辨析】
❶以“耳”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耳朵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a.指耳朵或耳朵的形状,如“耽、聃、耵、聍”;b.指听、听觉、声音等,如“闻、聆、聽(听)、聋、聰(聪)、聩、聲(声)、聒”。
❷以“耳”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ěr:饵、洱、珥、铒∣èr:佴∣mǐ:弭。

ěr

甲骨文为象形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er
上声:饵(钓饵)
洱(洱海,在云南)
铒(金属元素)
珥(一种耳环)
去声:佴(停留;另读nài,姓氏)

弭(消弭)
相关链接
耳,古读为nì,至今仍保留在客家方言中。“弭”之音由nì而来。

(ěr)

外象輪郭,注中者竅也。

*nj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主聽者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十二篇上)
象耳形。

(ěr)

,主听也。象形。凡耳之属皆从耳。”(而止切)
甲骨文作,象耳形,耳朵轮廓很明显。卜辞或用其本义,如:“癸卜贞,子耳鸣,亡(無)害?”(《花》53)[1]金文或作,战国包山楚简作。秦睡虎地秦简25—45作,耳朵中一横似表示其中有窍。“耳”构意为耳朵,所以许慎说是“主听”,起听闻作用。后可用为语气助词,是“而已”的合音。段玉裁注:“凡语云‘而已’者,急言之曰‘耳’。”《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耳部有三十一个属字。如“耴”字下云:“耳垂也。从耳下垂。象形。《春秋传》曰“秦公子辄”者,其耳下垂,故以为名。”又如“聯”字下云:“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絲,絲连不绝也。”又如“聖”字下云:“通也。从耳,呈声。”又如“聽”字下云:“聆也。”今天简化作“听”。其实两个字本不同。许书《二上·口部》:“听,笑貌。从口,斤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无是公听然而笑。”裴駰集解:“郭璞曰:‘听,笑貌也。’”又如“聝”字下云:“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聝。从耳,或声。”经传中多写作“馘”。又如“聑”字下云:“安也。从二耳。”“聑”应是现在“妥帖”之“帖”的本字。又如“聶”字下云:“附耳私小语也。从三耳。”现在简化为“聂”。

ěr

(6画)

【提示】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ěr

6画 耳部 
(1) 耳朵,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器官: 掩人~目|~环|~聪目明|~闻目睹。
(2) 形状像耳朵的东西: 木~|银~。
(3) 位置在两旁的: ~房|~门。
(4) 〈书〉 语气词。罢了;而已: 想当然~。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