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3651,殷
父乙隹㞢聞, 在
按: 从耳从, “”象人跽坐掩口聳耳有所聽聞之形,或以爲“欠”之古文。

甲骨文合集7326反,殷
允隹我……聞。

甲骨文合集6077,殷
其㞢聞。

甲骨文合集20119,殷
□□卜,扶……聞。
按: 从人从耳,象人跽坐之形,突出其耳,以示聽聞。

甲骨文合集10936,殷
弗聞。
按: 从人从耳。

甲骨文合集20153,殷
亦㞢聞。

甲骨文合集18089,殷
聞。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聞)殷述(墜)令。
按: 承襲甲骨文“从耳从欠”,又於“欠”上加髮形“”。

蔡簋,殷周金文集成4340,西周晚期
母(毋)敢又(有)不(聞)。
按: “欠”上之髮形訛作“尒”。人符訛變,下加止符。

宰獸簋,近出殷周金文集録490,西周晚期
外入(内)母(毋)敢無(聞)(知)。
按: “尒”訛作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庸)又(有)(聞)。
按: 欠形省,所增“止”符訛作“女”。

王孫誥編鐘(四),近出殷周金文集録63,春秋晚期
(聞)于(四)國。

王孫誥編鐘(十二),近出殷周金文集録71,春秋晚期
(聞)于(四)國。

𨟭叔之仲子平鐘, 殷周金文集成175,春秋晚期
(聞)于東。

徐王子鐘, 殷周金文集成182,春秋
(聞)于四方。

中山王鼎,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寡)人䎽(聞)之。
按: 从耳昏聲。

古璽彙編31,戰國
右聞馬右。
按: 从耳門聲。

包山楚簡·文書137,戰國
(盟), 皆言曰: 信(察)𦖞(聞)智(知)舒慶之殺𠈗(桓)卯,與慶皆(偕)。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23,戰國
未尚(嘗)(聞)君子道, 胃(謂)之不(聰)。
按: 从耳从釆。釆,辨别之意。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40背,戰國
人句(苟)又(有)言, 必𦖞(聞)丌(其)聖(聲)。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19,戰國
古(故)君子多𦕾(聞), 齊而守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昔者君老4,戰國
(卒), 大(太)子乃亡(無)𦖞(問)、亡(無)聖(聽)。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政(甲篇)8,戰國
𦖞(聞)之曰: 從正(政)又(有)七幾(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0,戰國
𦘔(盡)可(得)而(聞)(歟)?
按: 上增宀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7,戰國
𫊟(吾)𦖞(聞)父母之喪, 飤(食)肉女(如)飯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姑成家父2,戰國
(郤)奇(錡)(聞)之,告姑(苦)(成)𧱌(家)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天子建州(乙本)7,戰國
不可(以)不𦖞(聞)恥(止)厇(度)。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38,戰國
(亡)羊𢘓(悔)亡(無), 𦖞(聞)言不冬(終)。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8,戰國
臣𦖞(聞)之曰……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13,戰國
𫊟(吾)欲與齊戰, 𦖞(問)(陳)奚女(如)?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69,戰國至秦
午以東先行,北得,西聞言,南兇(凶),朝閉夕啓,朝兆得,晝夕不得。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臣聞之也,兵者弗十弗圍,弗百弗□軍。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522,西漢
丞相、御史以聞,制曰: 可。

漢印文字徵
聞意私印。

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陽,東漢
聞君風燿。

肥致碑,東漢
詔聞梁棗樹上有道人。

聞憙長韓仁銘額,東漢
漢循吏故聞熹長韓仁銘。

徐義墓誌陽,晉
機神聰鑒,聞於遠近。

檀賓墓誌,北魏
功名申於齊京,威略聞於魏闕。

元誘妻薛伯徽墓誌,北魏
先考授以禮經,一聞記賞,四辨居質,瞥見必妙。

元賢墓誌,北齊
天子聞而旰食,□剡諸邑。
按: 从耳文聲。

青州勝福寺舍利塔下銘,隋
值佛聞法。

竇真墓誌,唐
府君英髦博雅,識達多聞。
按: “門”簡化。

閭知誠墓誌,唐
公忠貞奉國,恪謹有聞。
《説文》: “聞, 知聞也。 从耳門聲。 , 古文从昏。 ”
“聞”甲骨文、 西周金文皆爲會意字。 甲骨文或从耳从, 象人跽坐掩口聳耳有所聽聞之形, “”即“欠”之古文。 或从耳从人, 象人跽坐, 突出其耳, 以示聽聞之意。 金文則在人形上加“”, 或以爲是人之頭髮。 董作賓則認爲“”原爲報告、 奏事之專字, “”爲報告者跪而以手掩口之形, 掩口者恐唾液濺出, 所以示敬也; 金文“”上三點即唾液之形。 金文“尒”、 “”則爲“”符之訛變。金文又或加止符,“止”進一步訛變作“女”。戰國楚文字多爲形聲結構,从耳昏聲。 《説文》古文同此。 郭店簡有“”形, 即“䎹”, 从耳从釆, 會意, “采”爲辨别之意。古璽及秦文字作“聞”,从耳門聲,形聲。後世傳承。又北齊元賢墓誌作“斊”,从耳文聲。

聞,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新甲骨文編 (增訂本)》收録28個字形基本相同,皆象人跽坐聳耳而以手指口,口上或加二點,似爲以耳聽人口所言或口説而能耳聞。金文第一、二字形是西周早期字形,尚存甲骨文構形大意, 後世演化爲从耳, 昏聲, 隸定作 “𦖞” 或 “䎽”。“耳”作爲意符於古有之,“昏”作爲聲符則是字形訛變後的聲化。“聞” 的本義是聽到、聽説,或自己口述而令人聽到、知曉,引申爲聞達、名望等義。卜辭或用本義。銘文或用聽到、聞名等義,或指聲音的傳播。或通 “昏” “婚” “問”。提示: 在古代漢語裏,“聽” 一般表示用耳朵主動感受外界的聲音,“聞” 則是外界的聲音傳入耳中。故“聽”可以引申爲治理義,正如 “視”是主動去看,也可以引申爲治事一樣,而 “聞” “見” 則没有這種意義。至於 “聞” 的嗅義,則是後起,而且也是經過被動接受到主動去聞的過程。當我們把文字、詞彙、詞義都納入某種體系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規律,如此始得謂之 “學”。就是説,凡稱之爲 “學” 者,必是依系統論之。
楚簡帛文作,字形衆多,有的訛變較大。秦簡牘文作,改變聲符,延用至今。參見338.聽字條。

xmwən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知聲也。 从耳,門聲。 , 古文从昏。 (十二篇上)
《說文》: ,婦家也。 禮:娶婦以昏時。婦人侌也,故曰婚。从女、昏, 昏亦聲。 , 籀文婚如此。(十二篇下)
一人側耳傾聽且手有所反應之狀。意外消息。金文借為婚姻。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