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
1 《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後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 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强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 3 谓清静无爲,任其自然。
《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历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 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周先生》诗:「希夷周先生,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