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 孟孝琚碑,東漢 恨不伸志,翻仰隆洽。
太尉楊震碑,東漢 宏功乃伸, 追録元勳, 書慰勞,賻賵有加。
齊太公吕望碑,東魏 既伸帷幄,仍秉鋋麾。
郭氏家廟碑,唐 府君能世其業以伸其道。 《説文》: “伸,屈伸。从人申聲。” 漢簡多假“信”爲伸。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傷痙》: “痙者,傷,風入傷,身信而不能詘(屈)。……一熨寒汗出,汗出多,能詘信,止。”又银雀山漢簡《孫子兵法·九地》簡122: “……詘信之利,人請(情)之理,不可不察也。”“詘信”即“屈伸”。又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簡83—84:“夫雞者,陽獸也,發明聲葱(聰),信頭羽張者也。”“信頭”即“伸頭”。
伸★常◎常shēn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为伸展、展开,引申为陈述、表白等。 伸金文;篆shēn[亻(人,意符) +申(聲符)→伸(《説文》:“伸,屈伸。從人,申聲。”伸:舒展開〈伸直、伸手〉;擴大〈伸張〉。)] [西漢] 劉安《淮南子·泛論訓》:“夫繩之爲度也,可卷而伸也。” 伸shēn(7画)
【提示】申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 *伸shēn7画 人部 展开;舒展开(与“屈”相对): ~展|欠~|延~|~屈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