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四3,戰國 參(三) (世)之福, 不足 出 (亡)。 按: 不从艸,从屮。
 戰國楚竹簡滙編·信陽長臺關一號楚墓竹簡第二組遣策18,戰國 屯𥿍芒之純。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是胃(謂)□逆以芒(荒),國危破亡。
 漢印文字徵 胡芒。
 郭顯墓誌,北魏 越正光五年十一月丁未朔廿六日壬申,葬於北芒山之西崗。
 姚伯多供養碑,北魏 芒芒太上。
 元斌墓誌,北魏 芒芒原野,攸攸永嵗,陵谷有虧,聲猷無絕。
 元湛墓誌,東魏 芒阜臨北,魚山望東,安厝不異,託葬攸同。
 馬穉墓誌,隋 蒼芒宅兆,冥漠泉基。
 嚴元貴墓誌,隋 其年三月癸巳朔五日丁酉窆於芒山。 《説文》: “芒, 艸耑。从艸亾聲。” 戰國出土文字假“吂”、“邙”爲“芒”。八年吂令戈: “吂命(令)。”十年邙令戈: “邙命。”又《古璽彙編》3617“吂迪”、《古璽彙編》2200“邙安”,“吂”、“邙”皆讀爲“芒”。芒爲秦縣,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在今河南永城東北。
芒★常◎常
mánɡ形声,从艸,亡声,本义为谷类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细刺,引申为刀枪的尖端、光芒等。 【辨析】 以“芒”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mánɡ:茫、硭。 *芒máng6画 艹部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皮可造纸、编草鞋。 (2) 谷类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细刺: 稻~|麦~|~刺在背。 (3) 比喻向四面放射的强烈光线: 光~。 (4) 通“铓”。枪、刀、剑的尖端: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