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峙¹ zhì ㄓˋ 《广韵》直里切,上止,澄。 9画 山部6画 统一码:5CD9 大五码:ABCF 国标扩:D6C5
1 耸立。
汉 张衡《西京赋》:「通天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 元 萨都剌《游虎丘山》诗:「孤嶂峙平畴,松杉夹飞岭。」 清 戴名世《雁荡记》:「灵岩在灵峰之西展旗峙其左,天柱峙其右。」 毛泽东《登庐山》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2 谓相对耸立。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鸡笼山,葱翠层叠,而南,山南北峙。」 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其山脉自长白山之阳,东南走四千余里,而至釜山际海,与日本 对马岛相峙,一帆半日可达。」 3 站立;树立。
《後汉书・河间孝王开传》:「侍郎赞拜,景峙不爲礼。」 李贤注:「峙,立也。」 宋 王安石《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铭》:「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爲独行异言,以峙声名。」 4 水中土丘。
《文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以京峙。」 薛综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5 通「庤」。储备。
《书・费誓》:「峙乃糗粮,无敢不逮。」 孔颖达疏:「峙,具也。预贮米粟谓之储峙。」 《新唐书・朱忠亮传》:「屯普润,开田峙粮。」 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且耕且牧,以峙其食。」 6 通「恃」。凭藉,依赖。
宋 王安石《大理丞杨君墓志铭》:「然峙其能,奋其气,不治防畛以取道於世,故终于无所就以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