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 戎佩玉人卣,殷周金文集成5324,西周早期 戎(佩)玉人(父)宗彝。
寓鼎,殷周金文集成2718,西周早期或中期 寓獻(獻)佩于王。
戎佩尊,殷周金文集成5916,西周中期 戎佩乍(作)氒父宗彝。
𤼈簋, 殷周金文集成4171, 西周中期 王(對)𤼈楙(懋)易(賜)佩。
頌簋,殷周金文集成4332,西周晚期 受令册佩(以)出。
頌鼎,殷周金文集成2829,西周晚期 册佩(以)出。
逨鼎辛,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西周晚期 受册佩(以)出。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19,戰國 (且)爲(佩),(速)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46正,戰國至秦 庚寅生子,女爲贾,男好衣佩而貴。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胡不解君之璽以佩蒙敖(驁)、王齮也。
漢印文字徵 郭佩。
漢印文字徵 王子佩印。
漢印文字徵 車珮印信。 按: 从玉。
元彝墓誌,北魏 熙平之始,王猶在佩觹之辰。
道政四十人等造像記陰,北齊 北佩鄭邑,具桓武之旧事。
皇甫璧墓誌,唐 不準情於韋佩。
孫君妻李氏墓誌,唐 佩服四德。
王玄起墓誌,唐 金貂玉佩。 《説文》: “佩,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 據 《説文》,構形是會意。所謂 “大帶佩”是説“佩是繫在大帶上的装飾品”。《詩·鄭風·子衿》: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傳: “佩,佩玉也。”《詩·女曰雞鳴》: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毛傳: “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又用作動詞,表示佩帶。《禮記·玉藻》: “君子必佩玉。”引申指佩服、敬仰之意。 其構形,西周至秦文字中,部件“凡”居於“人”右“巾”上,到了隸楷階段,“凡”之左右兩筆引長,成爲今天使用的“佩”形。
佩★常◎常pèi形声,金文、小篆从人、巾,凡声,隶定为“佩”。古人佩饰必有巾,故本义为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引申为佩带、铭记不忘、敬重信服等。 佩(pèi)从人、凡、巾。 【按】佩,《説文》:“大帶佩也。”段玉裁注曰:“大帶佩者,謂佩必系於大帶也。”佩是繫在大帶上的裝飾品,古人有佩玉的風尚。引申指佩戴。 佩珮,金文;篆pèi[亻(人,意符)+凡(聲符)+巾(意符)→佩(《説文》:“佩,大帶佩也。從人,從巾,從凡。佩必有巾,巾謂之飾。”佩,掛,帶〈佩帶、佩戴、佩劍〉;古代系在衣帶上的玉飾〈玉佩〉;心悅誠服〈佩服、欽佩、敬佩、可佩〉。)] 《詩經·衛風·芄蘭》:“芄蘭之葉,童子佩觹(xī)。”(蘿藦葉子成對生,童子佩戴象牙墜子不相稱。) 《詩經·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佩p’wəv[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大帶佩也。从人、凡、巾。佩必有巾,故从巾。巾謂之飾。(八篇上) 人所服腰帶上之成組佩玉或巾形。 佩pèi(8画)
【提示】币, 上面是横, 不是撇,不要错写成币。 *佩pèi8画 人部 (1) 挂在身上;佩带: ~玉|~刀|腰~手枪|~戴英雄奖章。 (2) 古时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玉~。 (3) 敬仰;心悦诚服: 钦~|敬~|精神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