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 )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64,戰國至秦 “盜徙封,贖耐。”可(何)如爲“封”?“封”即田千(阡)佰(陌)。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14,戰國至秦 千(阡)佰(陌)津橋。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246,西漢 田廣一步袤二百卌步爲畛,畝二畛,一佰(陌)道; 百畝爲頃,十頃一千(阡)道,道廣二丈。
 漢印文字徵 魏率善氐佰長。
 漢印文字徵 新西河左佰長。
 北海相景君碑陰,東漢 故脩行平壽徐允字佰兄。
 孫秋生等造像記,北魏 馬佰遺。
 僧靜明等修塔造像碑,北齊 邑子劉係佰。
 吴志墓誌,唐 俄遷佰鄉令。 《説文》: “佰,相什伯也。从人、百。” 會意字。本義指古代百户爲一單位,相互擔保。《説文》“佰,相十佰也” (據小徐本)徐鍇注: “亦相保也。”又指軍隊編制,百人爲佰。又指軍隊中統率百人的長官。《史記·陳涉世家》: “躡足行伍之間,俛仰仟佰之中。”《索隠》:“仟佰謂千人百人之長也。”又通“陌”,如上列秦漢竹簡文字。
佰 (bǎi)博陌切。从人、百。 宿从“夙”之古文“𠈇”,非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