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 ) 甲骨文合集14813,殷 貞于蔑。 按: 从戈 (“眉”初文)聲。 殷之舊臣。
 甲骨文合集12843,殷 戊戌卜,奏蔑。
 甲骨文合集6653正,殷 貞王㞢艱于蔑隹之㞢祭。
 甲骨文合集14804,殷 辛酉卜, 王, 于蔑。 按: 从 (眉初文)聲。
 甲骨文合集8308,殷 貞于蔑。
 小子 卣,殷周金文集成5417,殷 售(唯)蔑女(汝) (曆)。 按: 金文“蔑曆”或“蔑……曆”,爲誇美某人經歷之意。
 庚嬴鼎,殷周金文集成2748,西周早期 王蔑庚嬴厤(曆)。
 小臣𧫻簋, 殷周金文集成4239,西周早期 小臣𧫻蔑𤯍。
 梁其鐘,殷周金文集成189,西周晚期 用天子寵蔑 (梁)𠀠(其)曆。
 師俞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277,西周晚期 艅(俞)𠀠(其)蔑曆。
 詛楚文,戰國 蔑法皇帝上天。
 古璽彙編1515,戰國 孫蔑。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子賤孔蔑。
 嵩陽觀碑,唐 五三以降,兹道蔑聞。
 房基墓誌,唐 雖鄭莊之求賢,方兹蔑如也。
 開承簡墓誌,唐 林亭風月之賞,琴酒笙竽之盛,雖封君蔑如也。 《説文》: “蔑, 勞目無精也。 从𥄕, 人勞則蔑然; 从戍。 ” 甲骨文从戈 聲, 或从 聲。 前者通行於隸變之前, 《説文》 “从𥄕从戍”之釋誤。
蔑衊★繁◎次★常◎常
miè蔑,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以戈击人的头部之形,本义表示讨伐、杀戮。(一说形声,从伐,眉声。)小篆字形稍变。又义为小,由此引申为轻视,瞧不起。衊,形声,从血,蔑声,本义为污血,引申为污染、把坏名声加于别人等。明代俗字、《简化字表》把“衊”简作“蔑”,用同音字代替。 【辨析】 ❶“蔑”与“衊”不是等义简繁字。 ❷以“蔑”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miè:蠛。 ❸在台湾,“蔑”的上部四画,不是草字头。 ❹蔑/末/靡/无 见284页“末”。 蔑miè (甲) 甲骨文由戈(兵器)、人和眼睛眉毛构成。戍边的人斜着眼睛看敌人,有轻视的意思。“眉”亦表声。“蔑视”即用其本义。引申为细小、轻微。“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扬雄《法言·学行》)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miè 篾(篾席) 蠛(蠛蠓) 相关链接 古“蔑”与“昧”通。《公羊传》、《谷梁传》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昧。”《左传》“昧”作“蔑”。“昧”与“眉”同音。可见“蔑”以“眉”为音。
蔑 (miè)莫結切。勞目無精也。从𥄕,人勞則蔑然。从戍。案:以戍爲勞,与目不相涉。 *蔑1miè14画 艹部 (1) 微小: ~视|轻~。 (2) 〈书〉 无,没有: ~以复加。
*蔑2(衊)miè血口喷人;用不实之词败坏人的声誉: 污~|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