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依声托事:汉字系统日趋完善的必然选择
释义

依声托事:汉字系统日趋完善的必然选择

假借是借助文字系统中的音同或音近字来记录语言中另一个音同或音近词的方法。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要成为记录某种语言的完善的符号系统,都需要通过对该语言语音的记录才能最终实现,如楔形文字、圣书字、玛雅文字等古老的文字都是如此。
汉字在日趋成熟的过程中,那些无法用以形表意方法来构造符号而又必须记录的词语,同样也只有利用假借之法才能解决,因此“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在汉字系统中是一种大量存在的现象。比如,甲骨文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甲骨文中假借字使用非常普遍。据观察,甲骨文常用字中90%以上是表音字;对甲骨文用字进行抽样分析,假借字已达到74%。[1]甲骨文中的同音假借现象如此突出,表明虽然就符号构成而言一些甲骨文字原本是以形表意的,但是就实际功能而言这些字只作为记音符号来使用。
大量使用假借是甲骨文适应记录语言的必然选择,考察用字情况,可以看出,甲骨文有些词类使用假借字已经成为用字习惯,字词关系已相对凝固。比如:干支用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记录时间的“今、翌、秋、岁”等,记录方位的“东、南、西、北、左、右”等,记录数字的“万”,记录代词的“我、余、朕、汝、乃、兹、之”等,记录各类副词的“其、蔑、允、不、弗、勿、毋、非、咸、率、气、亦、乃、迺、卒”等,还有记录其他虚词的“叀、隹、抑、执、于、在、由、又”等,这些字记录的词都无法用以形表意的方式构造专用字形,但是要准确地记录语言又必须有文字符号来记载这些词语,于是,从已有的文字符号系统中借用音同或音近的符号来替代,就成为一种最为经济的因利乘便的手段。当这些借用的符号因长期使用与所记录词语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之后,假借而来的符号便在文字符号系统中重新获得功能定位,成为某些词语的专用文字符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虽然假借不产生新的文字符号,但通过假借重新定位了一些文字符号的职能,使得这些字在整个文字系统获得了“名正言顺”的地位。因此,说“假借是不造字的造字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考察整个汉字系统,“依声托事”的假借大体上延续着殷商甲骨文就已存在的习惯,尽管形声成为主要构形方式之后,构造新字形变得非常便捷,但是并没有出现为早期假借字重新构造新字形的情况,上述甲骨文中的那些假借字绝大多数沿袭使用,人们也习焉不察,并不深究这些字形意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性。作为一种传统习惯,我们看到汉语中的指代词、副词、语气词等虚词以及一些抽象词语、连绵词语等,还较多的使用假借字,而不是另造新的形声字。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假借,指的是那些在汉字系统中获得职能定位的假借字。对文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同音假借(同音通假)要做具体分析,其中有些字是有本字的,假借字只是临时出现的用字现象,这种情况我们只将它作为用字问题看待;有些字虽在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记录符号,但后来又出现了为它构造的新字,这种情况应看作汉字系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假借现象,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