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侯,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後世隸定有 “侯” “矦” 兩種字形。古代有射侯之禮,“侯” 即射布、射革,或稱箭靶,射侯就是以箭射靶。甲骨文上象張獸皮或布,下爲矢。此射侯之禮存於古文字者。第三字形是倒書。古人重武習射,經常舉行射禮,後來把天子舉行的大射也稱作射侯,就是《禮記·射義》説的 “射中得爲諸侯”之意。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爲第二。商周稱諸侯,大致分外服諸侯與方國諸侯,小國則爲伯、子、男。“侯”在早期文獻中也表示時候之義。卜辭、銘文或指諸侯。銘文又或用作地名、人名。提示: 裘錫圭説,從文字角度看,“候”是由 “侯”分化而出。但從語言角度看,諸侯之 “侯” 則是由斥候之 “候”分化而出。“侯” 的前身應該是在邊境充當斥候的武官,但卜辭所見之 “侯”一般都具有諸侯的性質。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侯★常◎常表意,甲骨文、金文、《说文》古文从厂、矢,厂象张着的一块布,矢在其下,象射到布上的一支箭,小篆加部件人,隶定为“侯”或“矦”。本义读hóu,古代射礼所用的布靶,即后世的箭靶,假借为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由此引申为封国的国君或达官贵人,又假借为姓;又读hòu,假借为地名用字。闽侯,地名,在福建福州。 【辨析】 以“侯”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韵母为ou,但声调和声母不同。hóu:喉、猴、瘊、篌、糇∣hòu:候、堠∣ɡōu:缑。 侯hóu(甲) (篆) 原作“矦”,本义为箭靶。古代射击比赛的赛场,正前方有一方白色的宽幕,宽幕上或贴张兽皮或画上兽形,作为放矢之“的”。范围由大到小。幕布方十尺曰矦(侯),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甲骨文字形,像射侯张布著矢的形状,属象形字。王充《论衡》说:“名‘布’为‘侯’,示射无道诸侯也。”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hou 阳平:喉(咽喉) 猴(猕猴) 篌(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瘊(皮肤上长的不关痛痒的小疙瘩) 糇(一种干粮) 去声:候(伺望也,等候) 堠(古代用于军事观望侦察用的土堡) 侯*(9画) ❶hóu ❷hòu
【提示】, 7画, 起笔是横折,旧字形8画,起笔是横,第二笔是竖。不要错写成候。 *侯hóu9画 人部 (1) 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爵|公~。 (2) 泛指达官贵人: ~门深如海。 (3) 姓。 另见hòu(155页)。
*侯hòu9画 人部 闽侯,地名,在福建。 另见hóu(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