虩( )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虩 (許)上下若否。
 秦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315,春秋早期 虩事(使) (蠻)夏。
 秦公鎛,殷周金文集成268,春秋晚期
(以)虩事(使) (蠻)方。
 包山楚簡·文書15,戰國 卲行之夫=(大夫)盤 (擒) (執) (僕)之倌登虩、 登 、 登 (僕)、 登 ( )而無古(故)。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16,戰國 員(云): “ (虩〔赫〕) (虩〔赫〕)帀(師)尹, 民具尔 (瞻)。 ” 按: 構件“𡭴”上部省“小”, “日”訛作“目” 。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25,戰國 “明=(明明)才(在)下,虩=(赫赫)才(在)上。”此之胃(謂)也。 按: 从虍𡭴聲。 “𡭴”中“日”訛作“口”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䊷衣9,戰國
(詩)員(云): “虩=(赫赫)帀(師)尹, 民具尔 (瞻)。 ” 按: 構件“𡭴”上部省“小”, 下部“小”訛作“火” 。 《説文》: “虩, 《易》: ‘履虎尾虩虩。 ’ 恐懼。一曰蠅虎也。从虎𡭴聲。 ” “虩”在出土文字中的變化主要體現在聲符“𡭴”上。 “𡭴”, 甲骨文从日从二小,會日光穿過縫隙之意,乃“隙”之初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