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 甲骨文合集6057正,殷 𢀛方亦(侵)我西啚(鄙)田。 按: 从牛。
甲骨文合集6057反,殷 妻𥫭告曰: 土方(侵)我田十人。
鐘伯侵鼎,殷周金文集成2668,春秋 大(太)帀(師)鐘白(伯)(侵)自乍(作)石()沱()。 按: 从尸。
包山楚簡·遣策273,戰國 皆侵。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13,戰國 丌(其)(鄰), 利用(侵)伐,亡(無)不利。 按: 从戈。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19,戰國 毋侵慎少(小)以答大。 按: 从辵。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木其能侵繩乎?
漢印文字徵 王不侵印。
漢印文字徵 王孫侵印。
漢印文字徵 孫不侵印。
史晨後碑,東漢 恐縣吏斂民,侵擾百姓。
長孫瑱墓誌,北魏 上天不吊,妖沴侵和。
元子永墓誌,北魏 吴楚内侵,徐楊外動。 按: 从彳。
元凝妃陆順華墓誌,東魏 居諸迭生,陵谷相貿,終同侵毁,庶表遺鐫。 按: 从彳。
王君妻成公氏墓誌,隋 不利遺金,詎侵隣棗。
范安貴墓誌,隋 及突厥兇醜侵犯關塞。 按: 从彳。
元智墓誌,隋 而晦明之疾既湊,膏肓之竪先侵。 按: 从彳。
孫氏女墓誌,唐 寒暑所侵。 《説文》: “侵,漸進也。从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 甲骨文所見象手舉掃帚之類的物什轟驅牛馬之形,《穀梁傳·隱公五年》“苞人民,驅牛馬曰侵”正是這一構形的解讀。由商代卜辭所用看,所“侵”對象已用於人, 如“𢀛方亦侵我西鄙田”。 戰國時義符或从戈或从尸或从辵。 到了漢代, 意符开始改从“人”。 隸變“帚”下部省去巾形, 遂變成了“”。
侵★常◎常qīn表意,甲骨文从牛,从又(手)持帚,象以帚驱赶牛之形;金文、小篆从人,从又(手)持帚,象持帚洒扫地面之形,隶定为“侵”。本义表示扫除,引申为慢步向前移动、接近、侵犯等。 【辨析】 ❶侵/袭/征/伐 见442页“袭”。 ❷在台湾,“侵”右上角的横,右侧出头。 侵(qīn)漸進也。从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 侵金文;篆qīn[亻(意符)+ 掃(持帚)→ 侵(《説文》“侵,漸進也。從人,又持帚。若埽之進;又,手也。”侵,外來的或有害的事物,進入内部〈侵害、侵吞〉。)] 《詩經·小雅·六月》:“侵鎬及方,至於涇陽。”(侵略鎬和方,一直到涇陽。) [西漢] 司馬遷 《史記·秦始皇本紀》:“強侵弱,衆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強國侵淩弱國,人多的殘暴人少的,戰爭不停,百姓疲憊凋零。)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周赧王元年》:“秦入侵義渠,得二十五城。” 侵qīn(9画)
【提示】彐,无插笔穿过,中间一横右端不出头。 *侵qīn9画 人部 (1) 强力越境进犯: ~略|~袭|~入。 (2) 非法损坏、占有: ~权|~吞|~占。 (3) 临近;接近: ~晨|~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