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 五祀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2,西周中期 井白(伯)白(伯)邑父定白(伯)𣄴白(伯)白(伯)俗父乃顜事(使)㝩 (誓)。
 庚季鼎,殷周金文集成2781,西周中期 用又右俗父𤔲(司)寇。
 駒父盨蓋,殷周金文集成4464,西周晚期 氒取氒服堇(謹)尸(夷)俗。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1,戰國至秦 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5,戰國至秦 私好、鄉俗之心不變。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一年從其俗。
 漢印文字徵 司馬方俗。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旬月化行,風俗改易。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爲俗所仇。
 封魔奴墓誌,北魏 孀孤飲憓,氓俗懷仁。
 李端墓誌,北魏 不矫時而激俗。
 雲門寺法懃塔銘,北齊 俗姓張氏。
 段威墓誌,隋 俗雜戎羌。
 嚴元貴墓誌,隋 真不混俗志。 按: 从彳。
 海禪師方墳記,唐 俗姓劉。
 樊廉墓誌,唐 鳴琴化俗。 《説文》: “俗,習也。从人谷聲。” 楚簡假“谷”、“浴”爲“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3:“邦風丌(其)内(納)勿(物)也, 尃(溥) (觀)人谷(俗)安(焉), 大 (斂)材安(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簡2:“生而不因其浴(俗)。”
俗★常◎常
sú形声,从人,谷声,本义为习惯、风尚,引申为大众化的、普遍流行的、不高雅、尘世间、没有出家的人(佛教)等。 *俗sú9画 人部 (1) 社会风气、习惯: 民~|随~|移风易~|约定~成。 (2) 大众的;通行的: ~话|~文学|~体字。 (3) 平庸;一般: ~众|~务|出言不~|表现不~。 (4) 粗鄙;不高雅: ~气|~套|庸~|这身打扮太~。 (5) 佛教徒称尘世间或没有出家的人: ~缘|~家|僧~|还~。 |